个人来?”
谢安断然拒绝,“那都是小孩子吃的。走了走了,去五芳斋。另外买两身上好的袄子。”
连乌桥镇都开设了五芳斋的分店,更繁华的水灯镇自然也是有的。里面的糕点年货虽然贵,但品质好,味道佳。
谢安打算给两个徒儿和李夫人各买一份,另外给当铺的掌柜陈远和陈氏武馆药房的掌柜陈河也买一份。
至于袄子,自然是给两个徒儿的。
以谢安如今财力,完全可以买更好的裘皮,或者毛褐。但两个徒儿毕竟在当铺当值,穿的太过华贵,显然容易不合群。
精制作的袄子,非但好看,保暖效果也是好的。
……
乌桥镇。
李府。
才上午巳时初,府里就热火朝天的忙活起来。
春兰领着一干仆人丫鬟开始扫尘,贴窗,包饺子,做瓜,做火烧等。而身为女主人的李夫人,则亲自到厨房粘贴新的灶王爷画像,然后上香祭拜。
小年祭灶是惯常的习俗。
上到王公大夫,下到寻常百姓,都会在这一天贴上新的灶王爷画像,上香祭拜。乞求来年五谷丰登,岁岁平安。
李夫人上了年纪,更是注重这一点。
祭灶可是属于五祀之一。和户神、土神、门神、行神并列。都是各家各户特别重视祭拜的对象。
大乾朝大部分平民都过得苦,对祭祀这种尤其重视,期待得到神灵保佑。
自小年祭灶之后,往后每天都有得忙活:
二十四迎傩、打尘埃;二十五接玉皇;二十七祭春牛;二十八剪窗;二十九迎门神……直至大年春节。
忙完这一切,春兰便扶着身子孱弱的李夫人回到客厅,给李夫人捶背。
“夫人,你身子骨不好,这些杂活儿就别亲自下手了,交给我们做下人的去就是。”
李夫人却笑着说,“趁我身子骨还算利索,能忙活一次是一次。是了,你去通知当铺的陈远掌柜了没?叫他来府上吃午饭。”
“昨个儿就通知了。”
“还有贺春利,他虽然年纪小,毕竟做了朝奉师傅,该有的礼数不能少。这一年来,铺子虽然生意比老谢头在时差了些,但也没出过差错。我看着小贺处事稳重,有几分老谢头的风范。”
春兰没答话。
嗯?
李夫人敏锐意识到了什么,“怎么了?”
春兰支支吾吾道:“前几日铺子里出了一笔亏空,说是贺师傅用二百两收下一个死当的古玩物件儿,结果老爷找其他朝奉师傅去看时,发现不值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