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宋煊的四张试卷。
几个人当即就开始评判起来了。
贴经中规中矩,看其答题匠气味道很重。
一瞧就是没有名师教导,全都死记硬背。
墨义没什么错误,背诵的不错,但看不出太多的基本功来。
因为相比于诗赋和策论,这两科范仲淹也没想着考多复杂。
总不能过于打击学子们的信心。
然后几个人瞧着宋煊的策论,表情各有不同。
晏殊一直紧皱眉头,宋煊这篇策论过于超前了,完全可以给朝廷中枢那帮宰相瞧一瞧李继迁的包藏祸心。
而且有些话,不宜往外宣扬。
“他倒是说起来希文有些理想主义了。”
晏殊摸着胡须过意略过其他重点:“最后还说自己是书生之言,当真是既激进又保守,极其矛盾,当为中庸!”
晏殊也明白宋煊记住自己的教导,所以才会在策论当中稍微改变了自己以前的行事风格。
倒是个听劝的好学生!
宋绶却是感觉出宋煊才谈不上什么保守。
此子的行事作风颇有些不粘锅的意思。
滑不留手的,将来为官一旦祸害一方,对于大宋就是不小的灾难。
而且宋绶发现宋煊像是有着自己一套的价值观,并不是完全认同士大夫的价值观。
这种学子是最不好把控的。
范仲淹却一直扎在宋煊的文章当中,并没有被晏殊的话给吸引过去。
他觉得宋煊文章当中许多点都是对的。
正如当初晏殊考验宋煊张方平的题目一眼,他都是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只是有些话并不能在纸面上提出来。
“我认为宋十二此论当为第一。”
张师德因为疾病缠身,还没有来得及看,就听见范仲淹说这话,当即有些诧异:
“希文是否过于拔苗助长了?”
宋煊诗赋列为第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策论可不同于诗赋的,必须要符合逻辑,而且还要切题。
尤其是贴经当中,宋煊写的都极为匠气,没有自己的理解认同。
他的策论如何能独美于前呢?
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张公且先看一看再说其他。”范仲淹把宋煊的答卷递给一旁坐着的张师德。
张师德细细的看下去。
虽然范仲淹是应天府书院的掌教,但宋绶也觉得他未免有些过于武断了。
“不如把几个读书种子的试卷全都找出来瞧一瞧,这样对其余人也公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