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无奈之下,乌克兰军和白俄罗斯军只能再次合力出兵一百万增援进攻莫斯科的德军。
而俄国人也不傻,斯大林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一个领袖应有的决断,他并没有因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叛变而气昏了头脑。
眼看着向左的援兵短期内指望不上了,他干脆不催促向左派他的匪军参战了,他反而电令向左先将西伯利亚的几百万年轻囚徒押解到莫斯科。
有了这几百万人的炮灰,斯大林相信他们足以消耗掉德国人大部分的实力。而向左也乐得轻闲,正愁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拖延几十万匪军增援的速度。
如今可好,正好借着押送这些政治犯的机会托延一下增援莫斯科的时间。
于是十万正规匪军产即整装待发,一列列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开始没日没夜的疯狂的往莫斯科运送炮灰兵。
而这几百万的政治犯也都心甘情愿的去与德国人战斗,因为他们被斯大林特赦了,只要他们能从战场上活下来,他们不但洗脱一切罪名,连他们的家人也会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为了自已的家人能从寒冷的西伯利亚返回到温暖的俄国南方,几百万对当前纷乱的世界一无所知的炮灰兵被一批批的送进莫斯科。
然后这些炮灰兵们被下发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直接以血肉之驱向莫斯科城外的德军进行决死冲锋。凡是能连续三次冲锋全身而退的,直接被编入正规军。
当这些炮灰军向德国人发起进攻的时候,正规军则在他们的身后负责监督,同时负责在炮灰军取得战果时,负责占领阵地,巩固战果的任务。
而德国人很不适应俄国人这种拼命的打法,尤其是这些炮灰军越打越精,从最开始的集团冲锋到后来的散兵线冲锋,再到后来的隐避性冲锋,俄国炮灰军的战斗素质越来越高。
到了漆黑的晚上,俄国炮灰军往往还能发起更加致命的突然袭击。因为这些俄国炮灰军往往是全身捆着炸药包来同归于尽的。
可以说俄国炮灰兵的每一次夜袭都给德国士兵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虽然德国人也给予了俄国炮灰军巨大的打击,双方的伤亡比例一度达到几十比一。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炮灰军从最开始的几十比一,打到十比一,在很多的局部战场甚至达到了五比一,甚至更加接近一比一的伤亡比例。
从炮灰军进入到莫斯科战场以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炮灰军伤亡两百余万,可是德国正规军也伤亡近五十万人。
德国人被俄国人这种轮番的自杀性进攻打蒙了,不得不后退三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