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主之姿。
可跟着来的,还不许他们蓄养奴婢,这算哪门子道理?
奴婢买卖,天经地义,士绅要不蓄养奴婢,家里的粗活谁来做,主子家谁来伺候,那些到处乞活的贱民又怎么苟活下来?
嗯,大将军府只是下令不能蓄奴,但还可以钱雇佣佣工,很明显都被他们自动忽略掉了。
毕竞,佣工有基本人权,不能随意打杀,还要给工钱,双方只有雇佣关系,哪有奴婢何候来的快活,心情不好杀了也没事。
(清朝《刑案汇览》记录,北京城每年暴毙的丫鬟就有百余人……)
如果说,前面两条都姑且能忍下去,为了从龙之功,为了往后新朝的荣华富贵,可现在汉军却是连未来的荣华富贵,这机会都不愿意分给他们。
土地、奴婢都给了,不说进入汉军的核心圈子,至少也得有点稍微够分量的利益回报吧!
可结果就是汉军完全一视同仁,就连当初笼络的荆州豪族,进是进了秘书阁,但还是得先从文吏做起,干的好了才能升迁。
其他士绅读书人就更别提了,要么去乡下清丈土地,要么就在地方官衙先做刀笔吏,有了政绩才能再做提拔。
如今又搞出来了新税制,这是一点机会都不肯给啊!
新税法下发不过几天,就有官员跑到大将军府辞官,有些理由找的还算正常,有些干脆不找理由,反正汉军说了不因言获罪,他们自觉看不到啥希望,索性也破罐破摔了,但求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换取汉军大将军的“迷途知返”。
士绅们搞出来的辞官消极对抗,大将军府当然早有备案,没有拒绝挽留,不愿做官的留下官印、档案、官服就能走了,大将军府甚至还给结清了本月俸禄。
之后,提拔下面的副手接任,比如县令不干了,就提拔典史,典史不干,就提拔攒典,总有人愿意当官的。
对于真正富甲一方的豪绅,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当官,觉得大将军府论功提拔,还让他们从基层文吏做起,简直是有辱斯文!
可对于真正底层的读书人而言,这特么就是仁义王师啊!
如今可是嘉庆元年,没法通过科举做官、也没钱买官贿赂的寒门读书人,在地方上几乎一抓一大把。
有些士绅实在忍受不了,选择辞官挂印,消极对抗汉军,跑是肯定不敢跑的,头发都还没长出来,没辫子就跑出去了可是要被当成反贼,拉去砍脑袋邀功的。
也有士绅恰恰相反,他们是真信汉军能成事,聂宇表现越是强硬,在他们看来就越有雄主之姿。
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