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无他,只为大军出征半年多来,其余三路无不捷报连连,只有郗途这一路,不过每旬按例送回主帅的报告罢了。
留在建康和京口的将士,无不为东路军的战况感到焦心,就连郗声的病,也未尝没有因心急而吹风受寒的缘故。
只是郗归向来沉得住气,说慕容氏抢先占了山东,这一路本就不好打,让大家不必着急。
可谁又能真的不急?
好在,今日,东路终于派人回来了。
那乐禾人如其名,咧着一张嘴笑道:“郗将军已于正月初十,率军拿下了高平,派我等回来报信。还请老兄通传一声,我二人要求见女郎。”
对于郗氏和北府军而言,高平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永嘉乱后,郗照率家人、部曲、乡勇,一路自高平金乡南迁。
他本是为了与大家一道寻个安身之处,最后却实在看不下去胡人对汉人的种种残害,不忍在这乱世之中独善其身,所以执意留在了江北抗胡。
这一抗就是数年,打到最后,高平郗氏,竟只剩下了郗照一人,而当初同行的部曲乡勇,也早已伤亡过半。
可这仍旧不会改变这个事实——这支抗胡力量,其先始,是脱胎于高平郡的。
即便是后来在江北加入郗照队伍的流民,也依旧对高平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感情口口相传,在北府军成立后,融合着郗司空当年江北抗胡的种种故事,逐渐在北府军所有将士心中,将高平郡塑造成了一个很难替代的符号。
过去的数十年中,江左数次北伐,有大有小,有成有败,可却无不以长安、洛阳为目标,还从未有人到过高平。
以至于当这消息传来之时,人们甚至振奋欣喜得有些无措。
郗声原本心风寒而格外不适的身体,在听了这个消息后,竟也似有好转。
他挣扎着坐了起来,连连说道:“阿回,我要去高平……我要回高平……”
说到最后,竟是老泪纵横。
郗归自然明白高平对于郗声的意义。
作为郗照在江左生下的第一个孩子,郗声自小便知道自家是来自北方高平。
那时的侨姓世家,还不知道司马氏将在江左迁延这样长的岁月,只以为很快就能回到北方。
郗声也不例外。
如王引、郗照这般的能臣,也许早就窥见了司马氏难以北伐的事实,所以致力于维持一个荆扬相持的局面,保证江左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