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瑾与桓氏争斗多年,恐怕根本无法彼此信任,确实需要一个从中说和之人。
她思忖片刻,心中有了人选:“宋和如何?”
“宋和?”谢瑾微微蹙眉,想到从前与此人接触时的情景。
宋和出身极低,幼年时便因为家贫的缘故,被父母送到寺院寄食糊口。
寺中的大和尚教他读书写字,命其整理寺中所藏的佛家典籍与儒学书传。
江左立国以来,一直崇信佛教。
寺院数十年来积累的藏书,甚至超过了许多颠沛南渡的世家大族。
宋和便是借此机会,饱读儒、释二家载籍,掌握了许多原本绝无可能获取的知识,拿到了通往仕途的敲门砖。
郗岑与那寺中的大和尚乃是好友,常常于寺中辩经。
一日辩经结束后,宋和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请求郗岑指点。
郗岑肯定了宋和的才华,也洞悉了他的野心。
他知道宋和绝不甘心一辈子与青灯古佛为伴,便将其带出了寺院,收为入室弟子。
早在荆州之时,谢瑾便不喜欢宋和身上那种过于强烈的目的性。
可郗岑却说,人人皆有欲望,力争上游又有何不可?
他欣赏宋和的坦诚,欣赏他面对权力毫不掩饰的炙热眼神。
然而谢瑾从不这样觉得。
当年郗岑得势之时,宋和曾经郗岑授意,于人前多次下谢瑾与王平之的面子,甚至到了王平之无法忍受的地步。
如今郗岑落败,王、谢二家掌握中枢权柄。
可地动之后,谢瑾在京口遇到宋和时,他竟全无惧怕、懊悔一类的神色,也并未因郗岑之死而透露出仇恨之心,甚至还邀功般地,引他去见郗归。
谢瑾不喜这样眼中只有利益的背主之人。
潘忠面对谢瑾时,眼中虽无明显的仇恨,却始终透露出警惕之心,这才是护主者的表现。
宋和太功利了,谢瑾不信任他。
郗岑将兵符与名册留给郗归,必定有所交代,而且势必不会授意郗归亲自掌控这支军队。
他想留给郗归的,是足够使她安稳度过后半生的筹码,而绝非涉足朝堂斗争的险途。
郗岑恐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死之后,洞悉荆州旧事的宋和,会巧言令色地推着郗归掌控北府,与谢瑾达成合作。
第81章廷议
谢瑾不敢想象,倘若郗归并非如此有主见、有能力的人,是不是早就成为了宋和涉足建康朝堂的踏脚石。
狼子野心,昭然可见。
种种念头在谢瑾脑中一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