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或者靠山就是浙党啊,这家伙十有八九就是浙党的人。
万历缓缓点了点头,又问道:“他手底下原本就有人有船吗?”
李元盛连连点头道:“是的,他其实也算是海商,他不但负责给我们备货,兼且还做东番那边的生意,而且跟葡萄牙人也有生意上的往来,原本他手底下就有几十艘四百料和八百料的快船,人手足有上千。”
这家伙本就有几十艘船和上千号人了?
看样子浙党还是在利用浙闽的造船厂给海盗造船。
这个他是没办法杜绝的,各地的造船厂匠户那肯定得留下来,因为现在开海了,虽然做海外贸易的不是很多,但出海打渔包括沿海运货的却是越来越多了。
京杭大运河只能通到南直隶,想要在浙闽乃至两广间做生意走陆路也极度不便,唯有走海运。
他如果把地方上的造船厂全封了,那东南的商业就很难发展起来。
所以,他还是把地方上的造船厂全留下了,这一下又给浙党钻了空子。
这海盗的舰船怎么来的他心里是清楚,问题,几千亡命之徒是从哪里招来的呢?
万历干脆问道:“那你知道他从哪里招来的几千乃至上万亡命之徒吗,这会儿还有人饿的要铤而走险去做这种杀头的买卖吗?”
这个怎么说呢?
李元盛想了想,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这些年浙闽沿海其实经常出现旱灾,特别是漳州府和泉州府,有的地方靠着海就是不下雨。
所以,我们那边跑出去当海商的很多,当海盗的那也不是没有,没办法,地里种不出粮食来,我们只能靠其他门路来维持生计了。”
现在就出现连年大旱了吗?
为什么是东南沿海不是西北呢?
这个问题属实有点奇怪。
历史上小冰河天灾时期先爆发旱灾的还就是东南沿海。
这个正史上没有什么记载那是因为旱灾造成的影响不是很大,其实,很多沿海的州府县志还是有记载的。
比如,平湖县志就有记载,万历十六年大旱,东湖水尽涸。
又比如,台州府治就有记载,万历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二十年、二十一年等年份大旱无雨。
漳州府和泉州府很多地方那更是从嘉靖朝就开始爆发旱灾了,一直延续到崇祯朝。
郑芝龙就是利用漳州府和泉州府爆发旱灾的机会拉了大批人去东番开荒种地。
这些地方爆发旱灾之所以影响不是很大,没有大到正史都要记载的地步,那就是因为海外贸易。
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