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拉到京城,打个来回那都得五六天啊,一个月那也就能拉五趟左右。
这赶车的我们也得开工钱啊,路上还得让他们吃饱,还有车马的损耗,我们一个月的毛利也就万两左右。
如果算上投入的几十万两,那我们做什么生意都比做这煤炭生意赚钱啊。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边军将士和京营将士还要用煤,修建卫城烧砖也要用煤,这个我们都得保证。
现在我们拉煤的马车一个月就跑不了两趟京城,大多时间那都给边军将士和京营将士送煤去了,现在我们等于一个月还得亏将近两万两。”
这个运输成本的确是个大问题。
如果用马车拉,上了百里运输成本就高得吓人,水运还能好点。
万历想了想,随即问道:“你不能租沿海卫所的战船来拉吗?”
人家船不够啊。
英国公徐文璧解释道:“万岁爷,现在我们光是卖铁就把沿海卫所的战船租得差不多了,而且他们也不大愿意拉煤,那东西搞得船和人都乌漆墨黑的,太难洗了。”
呃,战船不够用了?
这貌似又是个矛和盾的问题了。
他赚更多的钱主要就是为了打造战船,征召水师将士。
问题,没有足够的战船乃至足够的水师将士运输成本又太高了。
怎么办呢?
这个运输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就近开采了。
京城附近好像就有煤矿,整个北方,从辽东镇到甘肃镇好像有很多的煤矿,关键现在探测到的煤矿还没几个。
万历想了想,随即问道:“国丈,现在我们探煤矿怎么探?”
他问的是永年伯王伟。
这个还把永年伯王伟给问住了。
他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万岁爷,工部遣人探矿一般是视石、视土、视草木。
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
这是几千年来积累的经验,也就是说,金银铜铁铅锡都比较好找一点,这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探脉匠户也有不少传承下来了。
不过这煤炭,能不能探到还是运气成分居多,探煤视石者,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视土者主要看土中有没有黑苗,视草木者,尚未有定论。
微臣听闻,工部派去探煤者主要是靠挖,他们觉得地下有煤,那就往下挖,挖个几丈深的坑看看,一般挖几十上百个这样的深坑总能找到一处煤矿的。”
这年头是这么探煤的吗?
万历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