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三万多亩啊,而这里的净军一般都不会超过一千。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净军最少要打理三十亩的田地和菜地,日常劳作之繁重可想而知。
净军说的好听一点是专门给皇宫里种粮食种菜的,说的不好听一点,那就是流放来做苦力的。
宫里犯事又或者失势的太监那一般都是充南海子净军。
这里的活计真不是一般的累,活活累死的净军那都不知道有多少。
万历看着那田地间累得身形佝偻的净军,那都不由得幽幽叹息一声。
不过,他并不是来看净军的,他是来看场地的。
武举会试就要开始了,他想要压制文官,崇尚武力,那自然要把武举会试办的比文科会试还要隆重。
大明科举就是文官的天下,以前就没人重视武举,武举会试的时候甚至专门的场地都没有,兵法和阵论什么的那也就是借文科会试的贡院考一下,骑马、射箭、比武等等,那都是随便借个京营的校场意思一下。
嘉靖朝之后,武举会试那更是敷衍了事,随随便便做做样子就算是考过了,反正武举功名都是买的,也没必要真的试。
武举殿试那更是可有可无,从嘉靖朝之后那都是兵部尚书定武进士排名,给当皇帝的看一下就行了。
这本身就有问题。
武举这么搞,选拔出来的武将会对当皇帝的忠心耿耿吗?
谁能决定他们的前程,他们自然就跟着谁混!
这么搞下去武将只会变成文官的附庸,谁不愿意附庸文官,那就没有前程,甚至被文官整死。
历史上,俞大猷和戚继光这样的名将被革职查办,郁郁而终,刘綎这位晚明第一猛将都被文官给整死了。
这样下去,大明的武力只会越来越弱,弱到谁都想来欺负。
想要改变这个局面,那就必须从武举会试开始。
他这个当皇帝的必须跨过文官这个中间环节,亲自选取武将,亲自培养,这样才能获取一批又一批忠心耿耿的武将。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武将摆脱文官的束缚,从而提高武将的地位,反过来压住文官。
这次武举会试他就要彻底改变重文轻武的局面。
他决定在南苑新建武举会试考场,所有武举会试项目都要好好考一考,试一试,挑选出真正厉害的武将来,好好培养,委以重任。
这南苑着实很大,平地也很多,他带着成国公朱应桢和兵部尚书梁梦龙等来到中间的宫殿附近的大草场细细看了看,随即便抬手道:“乾吉,这一块不错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