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将领不够怎么办
董一奎和麻贵分别掌控了宣府镇和大同镇。
京城以西终于有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那么,这道防线有多坚固呢,宣府镇和大同镇到底还剩多少边军屯卫呢?
其实,原本驻守宣府镇和大同镇的边军屯卫很多。
因为永乐朝的时候宣大就是抵御北虏的最前沿。
那时候京城北面好歹还有北平行都司和朵颜三卫,蓟州镇还只能算第二道防线,所以蓟州镇的人马并不是很多。
宣大就不一样了,这两镇不但紧邻北虏,而且没有燕山这道天然屏障,地势相对平坦,适合北虏骑兵入寇,所以,永乐朝的时候宣府镇和大同镇都集结了重兵驻守。
大明九边,除了辽东镇就属宣府镇和大同镇兵力最多。
董一奎和麻贵那都是边军屯卫出身,再加上他们两家自永乐朝开始便在宣大为将,整饬宣大边军屯卫那自然是小菜一碟。
没过多久,两镇的边军屯卫便统计出来了,连带战马都点清了。
宣府镇,永乐朝驻防边军屯卫十二万六千余户,战马四万余匹,百余年的战损加上边军屯卫逃逸也比较严重,现存边军屯卫八万余户,马两万余匹,其中能挑出来操练备战的青壮五万余,能挑出来的战马约一万余匹。
大同镇,永乐朝驻防边军屯卫十三万五千余户,战马将近五万匹,百余年的战损加上逃逸,现存边军屯卫七万六千余户,马不足两万匹,其中能挑出来操练备战的青壮四万余,能挑出来的战马约一万匹。
大同镇原本驻守的边军屯卫就比宣府镇多出将近一万,为何现在反而比宣府镇兵力还少呢?
这跟嘉靖朝的庚戌之变有很大的关系。
嘉靖二十九年,通敌卖国之贼咸宁侯仇鸾勾结俺答汗入寇,俺答汗直接攻入大同镇,总兵张达和副总兵林椿战死,大同镇将近三万边军精锐全军覆没!
大同镇经此一战三十多年还没恢复元气。
而那时候咸宁侯仇鸾就在宣府镇,俺答汗自然不可能攻打宣府镇,俺答汗在咸宁侯仇鸾的指引下直接绕道古北口,攻入了京畿。
所以,宣府镇保存的边军屯卫要比大同镇多一点。
董一奎和麻贵彻底掌控了宣府镇和大同镇之后,万历又将他们连带宣大和山西巡抚贾应元一同招回了京城。
这宣大可不是掌控在手里就行了,边军屯卫那也不是点个数就行了,如果不集结起来好好操练一番,那屯卫还是屯卫,根本就成不了边军精锐。
宣府镇距离京城大致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