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影响,这座依靠海外贸易的城市,渐渐走向衰落。
除了人祸,泉州港衰落的原因,还有淤积。
在泉州港兴盛的时期,远洋货船可以一直开到九日山脚以及洛阳江口,而到了明末,洛阳江口几乎成了滩涂。
太初三年,郑氏海盗集团在辽南海战中惨败,郑森退往倭国,投靠幕府德川家光。
郑森的溃逃,造成郑氏势力四分五裂,也直接导致明国在福建统治的全面崩溃。
广德三年,浙江江苏新政完成后,第七兵团(骑兵团)奉命由浙江南下,进入福建,沿途几乎没遭遇任何抵抗。
史书记载,(明军)不战而降者,“大小官一百九十一员,马步兵两万三千人”。
广德三年六月。
第七兵团前锋越过仙霞岭,于汀州击溃残明军队,斩首千余,隆武帝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率残部狂奔逃窜,后逃入泉州,作困兽之斗。
七月初,第六舰队炮击泉州城。
此时,驻守泉州的明国福建总兵曾国祚,兵力四千,负责防守泉州周围的县城以及要塞。
守军有“浙直兵一千七百名,本地土兵一五百名”共计三千二百人。
以及萨摩武士七十七人,佛朗机诸国水手商人四百五十人。
火炮舰船齐备,周围还有左良玉残兵一部三千人。
广德三年七月十五日,第七兵团主官王增斌令第一营、第二营会同登陆洛江口的第六舰队一部,共计八千人马,合力围攻泉州。
史料记载:“一时山海并发,四面蜂起,各乡村叛民为之羽翼,建立寨堡,城中奸徒为之腹心,意图内应”明贼拼死抵抗,而城外各据点很快被齐军攻克。
八月初五日,第七兵团主力抵达泉州府城之外。
曾国祚见形势危急,亲率数百名骑兵,开门冲击齐军大营。
王增斌令第一营营官张进、第二营营官杨显才迎战,吴阿衡遣孟进宝等人由水路夹击明军。
赵国祚大败,撤回城内。
经此一战,泉州明军伤亡过半,七十余倭寇悉数被歼,幸存的十多名佛朗机人夜缒而出,向齐军投降。
齐军所向披靡,周边郑森残部,惶惶如丧家之犬,争先向晋江逃窜,泉州由此成为孤城。
八月初八日,第六兵团主力与第七兵团主力在泉州城东崇福寺顺利会师。
吴阿衡和王增斌已经多年未见,两位主官在寺庙禅房坐定,来不及叙旧,便立即商议接下来对明军的歼灭战。
为了稳妥起见,王增斌建议先扎营:
“敌寡我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