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带着卫兵跟上去,大声道:
“老赵,待会儿喝两碗!”
阎应元扶着车把手,饿得前胸贴后背,他本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突然来到风沙遍地的凤阳,有些水土不服。
一路舟车劳顿,他那把骨头,比不上行伍出身的赵率教,这一路被折腾得不轻。
尽管如此,他还是一路撑了下来。
阎应元是扬州府十几年的老刑名,这趟去沈阳,还要干老本行,继续负责刑讯这块。
兵站走出两个士兵,上前查看三人驿符。
获知赵率教身份后,士兵立即朝第八兵团主帅行了个标准军礼,将马匹解下来,牵到马房喂食。
赵率教三人带着卫兵,走进正厅,里面稀落落坐着几个身穿黑色制服的民政官员,一口的河南方言。
这些河南民政官,都是来南方运粮食的,造成驰道拥堵的,就是这群人。
今年南北各省大丰收,只有河南遭了水灾,最近各省都将粮食运往中原。
~~~~~
阎应元大刺刺的坐下,叫道:
“拿酒来!拿酒来!凤阳的路真难走,硬是把马也累坏了。”
酒饭端上来,赵率教李文彪还有没动筷子,阎应元一番风卷残云,两个肉饼,三盘菜都被他吃光了。
“再来十个扬州包子!”
李文彪正要再让兵站上菜,忽听外面有人在唱: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儿哎哎呀
得儿啷当飘一飘”
赵率教久在北境,从没听过这淮扬小调儿,不由放下筷子,听得如痴如醉,问旁边道:
“乡党,这,唱的是啥?”
兵站站长解释说:
“回赵总兵,本地唱鼓的在唱金坷垃,庆祝今年大丰收,今冬要去京师给太上皇献唱!”
“啥玩意儿?金坷垃?”
众人面面相觑。
站长是个辽东老兵,一茬子辽东话。
“那啥,就是徐阁老研制的粪丹,也叫金坷垃,得劲儿!好使!还便宜,农户賊喜欢!杠杠的!”
外面锣鼓喧天,金坷垃的传说,还在传唱。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来了金坷垃,十年没有一年荒。
肥料掺了金坷垃,不流失,不蒸发!
肥料掺了金坷垃,能吸收两尺下的肥料啊!
肥料掺了金坷垃,一袋能顶两袋撒!亩产八百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