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亚伦的演员梦想毫无疑问是沉重打击,但这位天赋出众的小男孩依旧得到诸多表演机会,包括但不限于“麦克白”、“几近成名”以及不久前刚刚结束拍摄的“上海正午”——
在这部作品里,亚伦和当前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功夫巨星杰基-陈(jackie-chan)和欧文-威尔逊(owen-wilson)合作,他在电影里扮演少年时期的查理-卓别林(charlie-chaplin)。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特别的拍摄体验,足以让亚伦亢奋许久;然而,错过“哈利-波特”的后劲比想象的更大。
当亚伦前往试镜其他角色的时候,不少选角导演都会询问“哈利-波特”的试镜经历,莎拉不明白好莱坞的运作规则,她不确定他们是为了刺探其他剧组的内情,还是真心实意地测试亚伦的临场反应。
但伤口就在那里,两年过去了,依旧如同手术台上的开放性伤口一般,大剌剌地、明晃晃地摆在那里,任由人们品头论足。
“如果是亚伦被选中的话……”
“亚伦多么适合哈利那个角色……”
“我个人认为亚伦更加适合……”一个个“如果”,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就连莎拉都如此了,更何况是亚伦呢?
可是,他们能做什么?
什么都不行。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试镜继续寻找机会继续耐心等待,等待一部作品,让亚伦能够发光发热。
莎拉知道,期待着另一部“哈利-波特”是不现实的,所以她早就已经放弃这样的奢望,而是期待着亚伦能够找到一个角色展现自己表演方面的才华,被好莱坞看到,摆脱“哈利-波特”试镜失败的影响。
然后。
“蝴蝶效应”出现了。
对莎拉来说,这部科幻电影的价值只是一般而已,毕竟投资规模有限,很难和那些超级大片抗衡;但“安森-伍德”这个名字却让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当下好莱坞,安森就是话题保障,如同“泰坦尼克号”之后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不管安森接拍什么作品,哪怕是“大象”那样小规模的独立电影也轻而易举能够吸引视线,更何况这次的项目还是安森亲自担任制片人。
而且。
亚伦试镜的角色是安森的童年——
准确来说,安森的十三岁。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无论是话题热度还是角色份量,全部都值得期待。
当剧组来电告知试镜通过的时候,莎拉不由振臂高呼。
对亚伦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