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幼年时,曾多受大父教诲。言及英雄者,大父推崇中祖,言能兴汉室者,非中祖不可。”
“郑公实有先见之明!”
霍峻应和了声,见郑小同衣着狼狈,说道:“来人带先生前去洗漱!”
“多谢明公!”
待郑小同退下后,丁奉问道:“都督莫非对郑先生不满?”
霍峻摇了摇头,笑道:“郑小同非郑康成,仅是郑公之孙罢了。借其名安抚青州士人便可,何须过多礼待。至于才学如何,观日后所为便知。”霍峻见过太多人了,岂会将郑小同与郑玄等同起来。如若是郑玄亲临,霍峻说不准会亲自作陪。今仅他的孙子,且又是降人,稍微礼遇便好。
丁奉略有好奇,问道:“先帝在青州时,莫非真与郑公有旧?”
“何止有旧!”
霍峻笑着回忆,说道:“先帝虽出生涿郡,但非边将武夫,潜心交儒,崇士礼下,深得儒人敬重。如孙公祐(孙乾)为郑玄之徒,由郑玄荐至徐州。且郑玄居徐州六载,先帝领徐州时,多有拜之。”
霍峻在武汉时,常与刘备谈论时事。在聊天时,刘备常常会讲述他过往所经历的人或事。
郑玄晚年时受陶谦邀请至徐州避难,孙乾在那时成为徐州官吏。随着陶谦病逝,徐州便由刘备接管,孙乾成为徐州从事,而郑玄自然与刘备有过交际。
郑玄离开徐州,前往故乡北海时,与吕布袭取徐州有关。时郑玄见时局动荡,在孔融的邀请下,重新回到故乡。
刘备在世时,每论及政事,或多或少会引用些郑玄、孔融的话。如在大赦问题上,刘备便引用郑玄之语,吐槽刘表常年大赦。
至于刘备与陈纪、陈群父子的联系,需要追溯到刘备出任平原令时期。陈纪曾任平原相,而刘备当过平原令,在陈纪前往长安任职后,刘备转任平原相,接任陈纪的官职。
因陈纪是刘备的老领导,刘备不忘旧恩,在出任豫州刺史时,征辟其子陈群为从吏。
今郑小同言,郑玄对刘备有照顾不算作假,毕竟得益于青徐时期积攒下来的资源,刘备才能在乱世中崭露头角,脱去边郡武夫这一形象。
总而言之,刘备在青徐任职的那段时间,结交上陈纪、郑玄、孔融等名士,为他积攒起人脉,帮他融入青徐士人圈子。
然与刘备边郡武夫身份类似者不少,有公孙瓒、吕布、张杨、孙坚等辈。然除了刘备外,余者无一能得到士人的认可。
公孙瓒虽有洛阳侯氏加持,且拜师卢植,但他却得不到士人的认可。在执掌大权后,公孙瓒反手排挤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