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不舍的关上了车门,冲着马夫骂了一声,鞭响,健马缓缓前校
赵勋将脑袋伸出了车窗,冲着老爹挥着手。
老爹也挥着手,挥着挥着,眼睛又红了,直到马车上了官道,这才转过身进入了宅中,原本每日都挺起的胸脯和腰杆,不知不觉间弯下了些许。
马车在官道上并未加速,赵勋将脑袋伸出了车外:“在城南等候片刻。”
马夫回过了头,也不知是应了一声什么,缓缓拉动缰绳。
车厢内,坐在赵勋面前的祁山很是兴奋,他还从未去过府城,事实上他从未去过任何一座大城。
府城,实际叫桐城。
每一道都有一座州城,一座府城。
州城算是一道权利中枢,知州及州府衙署一众属官近百人,统管着一城的政务,也是唯一能够与京中朝廷对接的城池,同时驻扎着大量的兵力。
州城之下,则是府城。
府城未必是一道最大的城池,但一定是最富的城池,叫的上名的世家、商贾,几乎都在府城。
整个琼南道,大城十二座,单单府城桐城一城的税收就占了四成有余,其富裕程度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桐城也是朝廷粮草送往南关边军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后的中转站。
粮草未必是京中送来的,非战事由州城在其他各城征集,之后送往桐城,桐城再负责组织人手送至边关。
因此,统管一地三道的南地军器监衙署也在桐城,除此之外,还有州学、监察司两大衙署。
州学衙署统管一道“劝学”,监察司则是统管南地三道的监察使。
,如果琼南道是一个“国家”的话,州城有着六部,府城则是有着九寺,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二少爷,以您的性子,到了府城一定会结交不少达官贵人,咱赵家飞黄腾达是早晚的事儿。”
赵勋哑然失笑,风险与机遇并存倒是不假,可惜自己应邀前往州学衙署这事与机遇关系不大,相反,全是风险。
赵勋也没办法和祁山解释,自己现在也有点两眼一抹黑,目前唯一了解的就是府城四大公权力,互相都不对付。
军器监,负责南边军后勤,总是盯着府衙的税银,想要修葺城墙、提高军伍待遇、更换军器等事。
府衙那边呢,又抱怨监察司的监察使们游手好闲,对城中纨绔子弟和各个世家没什么约束力。
监察司又嫌州学官员多管闲事,除了劝学外,找读书人乃至一些文官的麻烦,读书人也就算了,好多品级低的文官,应该是监察使来管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