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政事方面不至于犯糊涂,那么暂且将这江山交托给他倒也未尝不可。
然而转念一想,康熙又觉得还是不妥,自己必须要好生调养身体才行,万不可让胤禛这子因沉迷女色而变得昏聩,否则将来留给自家孙子的岂不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自此之后,康熙加快了对胤禛的培养。
原本对于朝政事务事必躬亲的他,开始将一些重要的奏折交由胤禛代为批复。
当胤禛第一次从康熙手中接过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时,他只觉双手微微颤抖,心中又是激动又是惶恐。
他很明白皇阿玛此举的意思,他等这一很久了,只是当这一突然到来时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于是,每次面对需要批复的奏折,胤禛都会怀着无比敬畏之心,必得先向康熙请示具体的意见和处理方法。
一开始的时候,康熙倒也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会仔细地给胤禛讲解其中的关键要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询问次数不减反增,康熙渐渐地失去了最初的那份耐心。
终于有一,当胤禛再一次拿着奏折前来请教时,康熙皱起眉头,略显不耐地挥挥手道:“这些事情你自行处理便是!不必事事都来问朕!”
此后的日子里,胤禛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平日里对朝政治理的观察学习,认真谨慎地处理着每一份交到他手上的奏折。
而康熙则会偶尔心血来潮地抽查几本已经由胤禛批复过的奏折。
令康熙感到欣慰的是,胤禛的处理方式不仅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而且几乎找不出任何明显的差错或疏漏之处。
久而久之,康熙对于胤禛的能力越发认可和放心,觉得将一部分政务交给他打理着实让自己省了不少心力。
与此同时,康熙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不复当年。曾经能够轻而易举应对自如的繁重政务,如今处理起来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
每每想到此处,康熙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淡淡的惆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还想亲眼看着心爱的孙子弘曦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享受伦之乐。
不仅是人们所的隔辈亲,他觉得自从弘曦出生以后,大清是越来越好了,这孩子定是上赐给大清的福星。既然如此,弘曦的母亲也定是个有福之人,自己之前对她的态度,确实该宽松些。
为了这个心愿,康熙决定要加倍爱惜自己的身体,尽量减少操劳,以保持相对良好的健康状态。
清晨,整个紫禁城在朦胧的晨雾中渐渐苏醒。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