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东西了吧!我了个去,这设计难度,真的是要上天了。”
‘明’这个团队,年后上班就把所有的大型难点,分成了一级核心节点,再把一级核心节点分配下去,变成了二级和三级节点,层层分配到了下面的每个相关负责的工作室。
有的负责引擎,有的负责外形,有的负责平台,有的负责刹车,有的负责轮胎,有的负责内饰。
每个工作室,会配备2-3个团队,同时进行饱和式研发!
什么叫饱和式研发?
饱和式研发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有资源分配都要围着目标转。
而有能力在所有可能的环节投入研发力量。
一个木桶的核心环节攻破,全线突破!
在华国的科技相关领域里头。
有且只有高瓴集团敢做!
这可以用年利润几乎清零来获得的!
高瓴集团,在和时间赛跑!
在10年之后的汽车智能化时代,只有头部企业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一般公司很难在竞争中存活。
现在的中为,在通信领域,就已经比高瓴集团强了,而且强很多。
更不要说他们的2012实验室,已经着手开始研发万物互联技术了。
那更是现在的高瓴集团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现在高瓴集团满足于现状,很快就会在未来,很快就被淘汰。
什么创业明星,锡城首富,通通都会被打入尘埃!
所以在现在还有一定信息差的前提之下,如何活下来,其实并不是高瓴集团目前最大的战略目标。仅仅只是靠几辆增程式的汽车,就想扭转战局,是不可能的。
就算在后世异时空,2023年的时代,日系三大妈,都可以凭借着价格优势和品牌优势,死扛着品牌销量的大旗,屹立不倒。
更不要现在如日中天的时代了。
在2011年,外国的大品牌车就等于高质量,甚至就等于有面儿!
如果不能在产品力上碾压,高瓴的这款‘明’可以说是毫无胜算。
悲观的情绪,在高瓴车辆研发中心团队之中不断蔓延。
高瓴车辆,能造好豪华跑车吗?
他们居然要造一辆和法拉利以及兰博基尼级别的豪车!
这让他们自己都觉得不敢相信!
差距,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而高瓴车辆的研发总监艾格,也是神色凝重地看着这群研发人员,在那里独自深思。
‘秦’,‘汉’,‘夏’这三款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