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概念。
他从未像此时此刻一样期待短信功能的开通。
在有短信和微信的年代,很多关系尚浅只是一面之缘或者工作关系的人完全可以发个文字消息祝贺。
而他也只需要编辑一个回应短信群发出去了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喝两大杯水之后还是口干舌燥。
当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总算告一段落之后不久,常浩南就接到了可以准备开始访谈的消息。
原本他面对央视的一对一采访还是有点紧张的。
但在经历了刚刚的狂轰滥炸之后,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脱敏反应是吧……”
常浩南一边换衣服一边腹诽道。
……
十几分钟后,当常浩南在学校会议室里看到常被称为姐姐,但其实比他大了快20岁的某位知名主持人时,最初还是吃了一惊的。
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虽然这段采访并不是专门的访谈节目,不会全部播出,但还是可能有一些片段加入到报道里面,加之上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不可能随便派个什么人过来。
不得不,央视派出来的这个团队,专业性还是没问题的。
尽管主持人对于航空一窍不通,但整个访谈过程还是让常浩南感到极为舒适,一系列问题也是简明有力,却又不至于给人以咄咄逼人之福
跟后来某位采访丁中礼院士的女主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采访的最后,对方突然问起了常浩南在昨晚仪式上过的那句话。
“您是我面对过的,最年轻的专访对象,一般来,人们在面对一个少年英才的时候,总是期望他表现的更意气风发,或者更张扬一些,但是您昨晚的表现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状态。”
这一次,常浩南没办法用戏谑的办法支应过去。
于是他低头沉思了一会。
主持人没有出声打断,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答案。
大概十几秒之后,常浩南才重新抬起头来: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少年气不是不羁,不是张狂,不是目空一切,而是历经千帆,仍葆有赤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