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从云层形成的速度来看,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不是很长,可能只够进行一轮试飞。”
自然结冰试验最佳的气象条件是“欲雪”,因此如果云层太厚或者温度太低已经开始下起雪来,反而又不具备试飞条件了。
一众人面面相觑,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常浩南:
“常同志,伱来决定吧,是让运8先上,还是新舟60先上?”
“既然空域够大,时间又短,也就不必分什么先后了,我觉得不如让两架飞机一起试飞,这样能够成功收集到数据的可能性也要更大一些。”
603所方面的负责同志和182厂这边的梁绍修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点零头:
“好,那就一起试飞!”
旁边的林国范这个时候也抬起头来:
“我之前听去过美国的同志,他们那边都会配备随机的气象工程师,等飞机到预定空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决策?”
那位602所的工程师一愣,随即点零头:
“没错,地面监控模式的灵活度和判断精度都不太够,让气象工程师跟机飞行的效率会高得多。”
到这里,他又犹豫了一下:
“但实话,faa做出这种配置是建立在他们深度了解五大湖区气象条件,以及十几年时间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自然结冰试验才刚刚起步,安全性这方面……”
林国范摆了摆手,直接打断了对方的担忧:
“于理,五大湖区的气象条件,faa跟踪了十几年,这秦岭地区的气象条件,我也跟踪了十几年,同样一件事,美国人做得,难道我就做不得?正因为我们的自然结冰试验才刚刚起步,才更需要承担一些风险来加快试验进度。”
“于情,我也算是全程参与过运8飞机的除冰系统设计,跟着一起上,也能给参与试飞的机组成员更多信心,常同志和梁同志是搞飞机设计的,祝兰是搞表面物理的,与其让他们去白白增加风险,还不如让我上去,还能发挥一些用处。”
“这件事情我意已决,无需再提了。”
这个时候,一脸茫然的科伦坡才通过翻译了解到发生了什么。
短暂的愕然以及被打脸的尴尬过后,他也赶紧大步流星冲了过来:
“我也要上飞机!”
“你?”
常浩南和梁绍修齐齐转过头看向科伦坡。
尽管作为合作方,代表阿古斯塔公司的后者跟机起飞可以通过许可,但自然结冰试验毕竟是仅有的三种i类风险科目之一,少一个人上就少一分风险。
“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