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分量。
由西方学术界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评价体系,本身就是科技霸权的一部分。
当然,这种事情,不是他随便想想就能完成的。
以华夏目前的科研水平,国内的期刊连自己人都不会去看,很多人甚至把国外的论文翻译过来,直接发表在上面。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华夏这边出现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大概要到2010年以后了。
所谓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科学研究也是这个道理。
常浩南盘算了一下,以目前的效率,更大的层面不敢,在某些细分领域,花上三到四年时间追上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把“产品”做明白,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到了这一步,就可以考虑依托华夏科学院或者京航大学,搞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出来。
万事开头难,只要能实现从0到1质的突破,后面的数量叠加反而不会是什么问题。
至于更长远的事情,比如建立一个取代sci的评价标准,那大概要等到华夏的科技实力整体领先于世界的时候了。
但这一总会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