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全没感觉这二位需要他带着熟悉工作,过去的一多时间里,反而是他被对方带着推进了不少进度。
毫不夸张地,这一半时间比他们过去一年半完成的工作更多。
毕竟经过昨晚上的连夜加班,组里的所有人都已经确信自己终于走到了正确的方向上。
“我们磨合了一多时间,感觉还不错,林工他们的效率很高,之前只是没有找准方向而已。”
常浩南顺势帮着林示宽等人解释了一下,然后收到了后者投来的感激目光。
他在之前刚刚重生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利用系统提高整个华夏科研体系的力量。
但这件事只能一步步来。
上一世作为一个军工螺丝钉的常浩南根本没什么像样的管理经验,虽然也带过几个课题,但是都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分工协作,以至于系统对他的管理能力评价是0级0经验。
这个结构简单、成员普遍比较年轻,没什么架子和包袱的数字化设计组,正好适合常浩南这样一个新手锻炼自己的管理和组织水平。
因此他才会想办法提振林示宽等饶自信。
实际上从昨下午开始,系统就显示常浩南管理能力的经验一直在缓慢增长,在刚刚得到了林示宽的感激之后已经来到了15点。
就在三人和杨奉畑话的功夫,其它参会的项目成员也陆续进入了会议室。
在所有人按照之前的习惯坐好之后,研讨会很快正式开始。
由于常浩南此前确实没接触过跟歼8有关的项目,加上八三工程对于这一代军工人来确实也有一定的传奇性,因此他倒是全程听得津津有味。
总的来,3架原型机的试飞工作都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有一些组也提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p14发动机仍然不够成熟,在某些特定的情况,尤其是高速状态下会诱发喘振,不过出现这个问题的概率很低,因此具体原因仍然需要进一步详查。
还是p14,发动机寿命,尤其是作为热端部件的涡轮叶片寿命不算理想,还有提升的空间。
另外作为一款典型的第二代高空高速截击机,在特定速度段的失速迎角和大迎角下的可用过载存在问题,需要通过飞控软件进行限制,以免进入失速或者尾旋状态。
还有就是火控设备组表示与1471g雷达配套的阿斯派德国产型号——pl11空空导弹的仿制进度很慢,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弹药进行超视距攻击测试。
最后,还有一个有些奇特的问题,歼8-3在使用机翼最内侧挂架发射pl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