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里洗,蒋七也不假惺惺的阻拦。
毕竟做饭者不刷碗,这是对厨子基本的礼貌。
第二日,晨光洒在院郑
李海生早早起来已经开了一片地,就差等着去买鸡苗鸭苗的时候顺便买些菜种回来种。
当蒋七将早食端上桌的时候,李海生已经又砍了竹子回来,拖到竹屋后面搭建鸡圈。
吃罢早饭,蒋七第一次踏足欧阳崝的书房。
这才看见书房里先生书桌的斜对面有一套符合他现在身高的桌椅,旁边是一套正常高度的桌椅。
矮桌上早已放好了笔墨纸砚,纸并非白纸,而是已经写好了考题。
每日夜晚在自习空间笔耕不辍的蒋七,很自然的坐下执笔,扫了一眼后,心下略安。
欧阳崝出的题不多,但是涉及到的层面不少,比之院试的考题还要精妙。
院试只是将算学、律法结合到一起,先生出的策论题目却是涉及了一点点兵法,涉及了一点点时政,涉及了一点点历史常识,还涉及了一点点民生要务。
先生这是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六边形战士?
蒋七思考片刻后,便开始作答。
书房窗外是李海生劈竹子的声音,可能一会儿鸡圈就要完工了。
一个时辰后,蒋七放下笔,起身向欧阳崝拱手道:“先生,学生已答完,请先生过目。”
欧阳崝看着初现风骨的字,先是惊讶了一瞬,往下看则是越看越惊讶。
“你去过北境?”刚问完,就觉得不可能,北境如今战乱四起,这豆丁怎么可能会去过。
“并未。”蒋七知道为何师父会有这一问,毕竟他在回答如何解决北境粮草问题的时候出了北境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征。
“那你是如何得知北境的地形和气候的?”欧阳崝追问。
蒋七垂眸思忖片刻,如实相告:“学生曾在一本杂记中看过相关记载。”
欧阳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哦?年纪倒是涉猎颇广,你可知这题能答对者几乎寥寥无几。”
“那,先生,学生此答可算正确?”
欧阳崝点头:“行文颇有见地,能想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军队筹集粮草,还能同时顾及百姓生计,心怀大爱,确有些赋。
但切记不可自傲,学问之路无涯,需时刻向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刘家将你推荐到我门下,我定不会让你光阴虚度。
日后不论你是专心做学问、安居一隅,还是想继续科举之路到朝堂为官做宰、搅弄风雨,皆不可无视下苍生,忘了今日本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