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沙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至少此刻的他们,都被一种狂热的情绪所包围。那股情绪,如同一团火焰,在酒气的笼罩下越烧越旺,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欲望和力量——渴望力量、渴望胜利、渴望一场改变命阅战斗。
“必胜——必胜——”
那声音响彻云霄,回荡在邺城郊外,也传入了董卓的耳中,令他心头微微一震。此刻的他,站在营帐之上,神色阴沉而坚决,心中早已有了决断。无论如何,这支新组成的军队,虽然远远不及他麾下的精锐,甚至连卢植留下的三万大军都未必能与之匹敌,但董卓却深知,这正是他的一次机会。即便这两万乡勇的战力薄弱,无法与强敌抗衡,但他清楚地知道,战斗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眼前的胜负,而在于如何通过一场战斗,激发士兵们内心的热血,最终凝聚成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
董卓望着身边的几位军司马,沉声道:“本将决定开战,必需借孙原魏郡的兵力与张鼎校尉的虎贲营一同支援。流民大营之外的这些士卒,虽然尚不成形,但一场战斗,足以磨砺他们的锐气,若能得胜,士气必定高涨。”
李傕、郭汜、杨定、樊绸等几位军司马都是和董卓在西北边疆多年鏖战的武人,自然知道董卓想要什么。
那些儒士文官看不起他们这些从底层士卒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军职和地位,他们又何尝看得起那些在朝堂上、州郡中指点江山的他们?
董卓要军功,卢植下去了,皇甫嵩和朱儁还在中原,如今北境能指望的就是他董卓,他不仅要卢植的兵力,还要孙原和张鼎的兵力,要尽揽大功于一身。
孙原的脸色微变,虽然心中有万般不愿,却无法回绝董卓的命令。
与此同时,邺城内的李历也在接到命令后,微微皱眉,心中泛起一丝难言的焦虑。虽然他是孙原的下属,管辖流民大营的民事,心底却隐隐感到,这一场注定会燃起的战火,可能会带来无法预见的后果。
命阅棋盘上,每一步棋,都带着不可逆转的暗流,而这盘棋,已悄然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大汉光和八年六月,东中郎将董卓督东中郎将营三万五千人、北中郎将营三万人,并调张鼎虎贲营六千人,攻击巨鹿郡黄巾军。征发魏郡、清河国、安平国、赵国四郡国民夫二十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