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含着满腹的无奈。
“这次颍川书会开的不是时候啊。”
面对孙原,不知道为什么,他似乎觉得自己有好多的话要。
他转过头去,望向门外无尽的空。
“如果不是大汉气数已尽,下人为什么都去追随张角,而不去扞卫大汉呢?”
“意啊,意啊!”
“大汉连年灾不断,中原、河北到处民不聊生,甚至易子而食,我曾经亲眼见到过那段凄凉,大汉什么时候衰弱到了这个地步,连自己的子民一餐饭也无法满足!”
蔡邕放声怒喝,握成拳头的左手重重地砸在案几上。
“砰!”
一旁的孙宇终于不再沉默,冷笑道:“还不是这写世族门阀乘机敛财,不肯赈济灾民么?国库与他们相比,不值一提。”
蔡邕站起身,离开了席位,缓步向门外走去。
蒯越不由一惊:“大师,您这是……”
孙原突然抬起手,阻止蒯越话,目光已停留在蔡邕的身上。
步履蹒跚,一步一停。
门外空万里无云,一碧如洗。
“上何其广阔,却也容不下一丝杂质,为何我泱泱大汉,却有这么多不忠不义不孝之徒!”
蔡邕的声音瞬间传遍整个大堂。
一片寂静!
“我朝光武皇帝本是靠世家门阀起家平下,两百年来的发展壮大,早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
孙原起身站到蔡邕的身后,默默地伫立。
他已解释,却不能解开蔡邕的心结。
蔡邕恨外戚、恨宦官、恨皇帝,更恨下所有的人。
“伯喈,你又动怒了。”
远方,一行人慢慢地走上山顶。
“康成、你也来了。”
一代经学大师,郑玄,郑康成!
蔡邕苦笑着迎向郑玄,冲他身边的几茹头回礼。
郑玄师从大师马融,师徒并称绝于下,如今已是57岁高龄,当今颍川书院之中唯有陈寔能够与其相提并论。陈寔是荀爽、王烈、韩融、管宁、邴原、李膺的老师,同样,也是华歆的老师。而郑玄则是卢植的师兄弟,弟子遍及下,其中出众的便有王基、崔琰、公孙方、赵商、国渊、郗虑等人。
“很久没见你这么发过脾气了,伯喈。”郑玄抬手拍了拍蔡邕的肩膀,“先进去,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商量。”
蒯越站在后面,不由苦笑,放眼下,除了郑玄之外,还有谁敢当着这下儒生的面去拍蔡邕的肩膀。
“也好。”蔡邕恢复了一下情绪,转身把郑玄拉到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