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一点瘦骨支棱的,饱满有rou,等头一个掏了钱出来,他就晓得没来错地方。
这个地方的人日子过得属实可以。
连那大陶瓮,三十来个钱都有人买。
“日子也就凑活着过呗,”枣花婶要了十来口碗,她家里那些都坏了大半,之前兜里啥也没有,就凑活着用用呗,这回倒是狠了心。
她接过碗又说:“就是养了鸡鸭,有粮食饱肚子,哦,还有今年养了头猪,等再晚些天就宰了做年猪。你要是赶着那天来,来俺家给你吃猪血肠,臊子面。”
小贩听了心里头羡慕的水像夏季涨潮一般,起起落落,娘嘞,这日子过的叫还凑合,那他过的是啥日子呦。
等终于轮到姜青禾了,她看着车上零散的几口碗,和小贩大眼对小眼,小贩说:“拿得少,真没了,谁晓得你们湾里人能买那么老些,你要不凑合下?”
姜青禾摇头,她把这碗留给宋大花,默默看着大伙东一只陶罐,西几口碗,多多少少都买了点,掏钱也爽快。
仿佛以前染线要收一个麻钱,为着一个钱掰扯闹过的事情就跟不存在似的。
这时小贩也嘀咕,望着大清早就卖空的摊车感慨,“早知道多带点了。”
他也问出了跟之前筏客子那样的话,“你们这还能转土地过来不,俺瞧着你们这日子属实过得羡煞人。”
姜青禾笑笑,她猜想等小贩离开,途经几个村或是路上碰见熟悉的人,都得说一嘴。
在他的嘴里,春山湾已经是个顶顶富裕的大村了,而不是之前那个没人愿意来的小山洼。
她知道通往富裕的路不远,但是通往共同富裕的路,还在遥远的未来。
卖碗的进湾里来这事,成为了很多人闲传时的谈资,他们想着以后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匠人过来。
而在他们还念叨着卖碗这件事时,姜青禾已经安排好家里牲畜,带着蔓蔓,徐祯驾车往冬窝子去了。
相比起以往他们迁徙就要花费半个月,这会儿驾车过去只需要小半天。
整个冬窝子除了羊的嘶鸣外,还有笑骂声,其中嗓门最高的霍尔查喊,“实在学不会啊,这比放羊数数还要难,简直不能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