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商贾蜂拥而至,商业税的收取顺理成章。
而因为商贾均需要被商务署约束,故而物价飞涨、囤积居奇的事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解。
蜀中,竟没有通过铸小钱,铸“直百铢”,就成功的解决了蜀中的动荡与粮库捉襟见肘的难题。
因为商务署成立,商人地位的抬高,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农人想要经商。
一定程度上,这会影响巴蜀地区的农业产量。
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糟心事儿!
若是换作别人,一定会焦头烂额……
可谁让主管商务署的人是诸葛亮呢?
在他的统筹下,经商是有门槛的,农人与商人的转变是要经过严格的考察的,商务署也不是随便一个人想进就能进的。
而这需要复杂、繁琐的制度、约束!
偏偏这些……对于诸葛亮亮而言,都不是问题。
比起带兵打仗,排兵布阵,诸葛亮更强悍的地方在于治国理政啊!
这种“焦头烂额”的问题,诸葛亮处理起来,就像是“小儿科”一般,可谓是得心应手。
当然……
无论是第一条空城计与襄樊大捷,还是第二条商务署引发的连锁积极反应,这些从战报中,从密信中,从急件中,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
——关麟关云旗!
自然,今日诸葛亮与刘备,就这个名字……已经聊了半天,也夸了半天。
赞美之词该说的早就说过了。
此刻,倒是另外一个与关云旗息息相关的政令已经是——箭在弦上,引而不发。
诸葛亮与刘备的表情也变的异乎寻常的郑重。
诸葛亮一丝不苟的问:“主公,你可准备好了?”
刘备顿了一下,他重重的点头,沉吟道:“云旗不过十五岁,尚有如此为民谋福祉之魄力,我刘备征战一生?这把年纪,如何会胆怯呢?”
刘备的语气坚决。
诸葛亮却再度问道:“主公,真的迈出这一步,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哈哈哈……”刘备浅笑一声,淡淡的道,“我一生走过的不都是如履薄冰么?我又何曾走过回头路呢?云旗那答卷中的两句话,我是最认同,也是最发人深省的,所谓‘民富国强’,又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说到这儿,刘备紧紧的握住了诸葛亮的手。
他像是已经做出过最终的决定。
他重重的道:“凡我刘备之城郡,均要废除人头税,推行摊丁入亩,孔明这桩事儿,交给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