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的门人了,如此,可就与这‘选官法’的初衷相悖了!”
刘桢说了一大堆。
“不……”曹丕的眼眸却在放光,“公干你这么一说,我反倒是觉得这位李先生更厉害了!”
“啊……”刘桢一愣,连忙问:“这是为何?”
“公干你想……”曹丕感慨道:“自从父亲称公后,清河名士崔琰反对,然后死了,荀令君反对,也死了,荀攸军师郁郁而终,各地氏族反对父王的行动日趋严重,一连三年,北方消停过么?而父亲的目的又岂只是一个魏公?终有一天,父亲是要称王的,乃至于……他……他还会……”
“称帝?”刘桢惊道……
曹丕却是起身,把门窗全部关好,方才坐回竹席上,一本正经的说:“父亲总说他所图无外乎是一个‘汉征西将军’,可这些年……时局所致,父亲称公,开国,用天子仪仗……这岂是征西将军能做的?父亲早晚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只是……”
曹丕顿了一下,将手中的《九品中正制》放置于身侧的案几上,却依旧将手按在上面,像是生怕他跑掉一般,他继续道:
“父亲怕是也没想到,只是称了一个公,就能引起这天下氏族如此的反抗,怕是称王之后更甚,称帝……想都不敢想!”
言及此处,曹丕缓缓站起,他指着这《九品中正制》的竹简,“而这一切,都会因为这一封《九品中正制》戛然而止,只要这个在,废旧立新,氏族就能看到希望……看到其掌握巨大权利的希望,而只要希望在,他们的利益在,他们何必去关心是汉家的王,还是曹魏的王,到时候……父王无论是称王,还是称帝,就能得到这些氏族的支持!这三年北方的动荡也能彻底终结。”
事实也的确如此……
曹操称个“公”,荀彧都要死要活的拼命反对,都能引起整个中原与北方氏族的大动荡。
可在曹丕朝时,受天子禅让,他都称帝了,但氏族中,却鲜有反对的声音。
就是因为这“九品中正制”,何止是让氏族看到了希望,乃至于让氏族们都看到了“氏族王朝”的希望了。
果然,刘桢提醒道:“可……氏族支持,是因为他们能从这选人制度中受益,但曹氏宗亲势必是反对的,他们怎能忍受‘中正’去定曹氏子弟的品级?这不是……不是变相削弱了宗室的利益么?”
“两利相权择选其重,两害相权择选其轻……”曹丕感慨道:“除非父亲不打算称帝,否则……他必须对氏族做出让步……因为……”
“因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