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波助澜的是那孙仲谋,搬石砸脚的也是孙仲谋,这么看……关麟不过是随便答了一番,随口说了几句,歪打正着,真要论及功勋,哪有他什么事儿?”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富有成见的时候,他就会用最恶意的“心思”去揣摩对方。
这无关乎对错,就是单纯的看对方不顺眼。
如今的马谡看关麟就极其的不顺眼。
而最恶意的揣测……便是关羽那封“罪己书”的目的,只是要借着“洪七公”的功劳,高捧、举荐这个儿子。
当然,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马谡单方面的把关麟的行为统统归结于“运气”!
关云旗,关运气!
马谡心头喃喃,从名字上可不就相得益彰嘛?
只是……
马谡的话,使得诸葛亮的面色沉了下来,他无奈的摇了摇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幼常啊,承认一个人出类拔萃就这么难么?”
马谡据理力争,“军师只是看到了这‘罪己书’,看到了他的答卷,却没看到急件中提到的,此关麟公然指责父亲,大庭广众之下让其父下罪己书,此为大不孝!”
“容谡直言,纵他有些小聪明,有些运气,可不孝的人,谡绝看不上?”
“那你可能看上助曹操占中原、定北境的郭嘉郭奉孝么?”诸葛亮突然的一句话。
马谡登时哑口。
诸葛亮道:“郭嘉此人品行、名声具是恶劣,生活亦不检点,时长将女人带入军营,更是随身携带酒具。他多次被陈群以‘廷诉’的方式向曹操检举,可曹操呢?他只是对陈群赞许,却从未有怪罪过郭嘉分毫?依幼常之言,若郭嘉在汉,因为这些瑕疵?主公也不能用么?”
这……
马谡被诸葛亮驳斥的哑口无言。
可马谡就是不服,他年轻气盛,又自诩年轻一辈的翘楚人物。
此番,被诸葛亮驳斥,他不敢反驳,可心中淤积的怒气,自然又隔空洒在关麟的身上,这让他对关麟更“不服气”!
“幼常啊,你看这石碑上写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指着书房内的石碑,循循善诱:“你的路还长,心胸该更豁达些!”
言语间,诸葛亮对马谡难掩失望之情。
马谡咬着牙,他还是忍不住道:“看来,军师是笃定,这关麟是有真才实学咯?那简单了,关将军是以考文之法验证出关麟的才学?军师亦可以效仿关将军哪!”
“将如今成都的难题也一股脑作成答卷,六百里加急送往荆州,让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