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两立!
“既是如此,那你快些启程吧,到了长安后,一位名为于浅荷的姑娘会接应你。还望珍重。”
杨歌再次抱拳,寻车夫去往长安。
路上她突然忆起,商会的曾有才前辈好像也提过于浅荷这个名字。
抵达长安,战争的痕迹随处可见,杨歌在一群流民聚集的路口找到了于浅荷,这姑娘衣着素净,神情哀怨,独自一人守在路口张望,似在等什么人。
面对着这位柔弱的女子,杨歌将曾有才的殷殷关切细细道来。
“啊,有才姐姐?多亏她还记得我,多谢了。”
杨歌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受谢渊之托来簇的经历也一并了。
“浩气盟盟主真乃深明大义,堪垂范下江湖侠客。”
没了?
杨歌等了半晌,不见于浅荷些有用的事,便道了告辞,转身欲离开。
“这位姑娘,请留步。”
“于姑娘有事?”
“女子娘家姓于,夫家姓赵,本是潼关人士,两家人家中都行商,生活还算殷实。然而潼关一破,一切化为乌樱关破之时,我们全家随逃难的百姓来到长安,一路颠沛流离。谁知长安亦未能坚守,我们一家未能逃出长安,只得滞留于此,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在这流民巷中挣扎度日。”
于浅荷着着便泪眼婆娑。
杨歌张了张嘴,刚准备劝劝,便听她接着道:“我的弟本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然而潼关关破之时,狼牙军四处烧杀抢掠。他一时意气,竟怂恿我的夫君同他一起投军。我们一家行至长安郊外,一日醒来,两人都不见了,只留下一封书信,他二人投唐军报国去了。”
“夫君同弟都是文弱之人,我本有意寻二人回来,然而两家老人都已年高,山路凶险,我怎忍抛下老人,唉……如今唐军节节败退,女子日日煎心,恐弟与夫君有不测之时。然而一路行来,都未有二人消息,我真是忧心忡忡。”
“如今乱世,没有消息反而是好事,他们必定还活着。”
听了杨歌的言语,于浅荷朝她扬起了一个难看的笑容。
“姑娘,那路哥为人仗义,见我日日在慈候丈夫和弟弟,竟然答应前去战乱区帮我寻夫。不过我也知道此去路途艰难,而且战乱之下,饥饿而死的人也是多不胜数,路哥提出让我给他准备七日的口粮也实属合理。”
到此处,于浅荷脸色一白:“不过这里的人多是逃难于此,我家也并无多少存粮,我偷偷扣下了自己的部分口粮,仍是不够七日之数,只怕路哥会反悔。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