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发现邻座的关奏陈神情凝重。
沈纵希以为,他和自己抱有同样的心情。没想到,歌曲结束,关奏陈突然起身,满脸钦佩,卖力鼓掌,难以置信地感慨:他是学过美声吗?能跟原唱唱一个调。
沈纵希给他科普:这跟练没练过美声没关系。
音乐能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乐队男一曲作罢,沈纵希消除了对他的成见。这人不是装缺心眼,他是真缺心眼。
关奏陈刚拍了乐队男的照片,用手机发给他。沈纵希好奇:你还给他拍照?
对。
没有别的意思,沈纵希只知道,小麦的朋友是小麦的朋友,和关奏陈不熟。帮忙拍照,虽是举手之劳,但又没人委托他。刚才,面对那首略微跑调的歌曲,他还反响热烈,捧场得像个托儿。沈纵希合理推测:你们是朋友?
关奏陈客观回答:别了吧。
那你还?我听说他sao扰过你,还以为你会很烦这种人。
一开始有点,但是,关奏陈漫不经心,他是小麦的朋友,人不坏,而且很有个性,挺好玩的。
但他很没有边界感。我刚才差点骂脏话。
你就骂好了,他听你的,你们可以继续来往。他不听,大不了闹掰。假如人人都一个样,多没意思。他不会发现自己冒犯你,但同时,你也可以尽情冒犯他,他不会在意。这种人也有这种人的优点。
你对人这么有耐心?说不清为什么,看着关奏陈,沈纵希联想到了什么。
他就像很快,关奏陈找到那个说法,不怎么贴切,但又有其理由,某种电波不上不下,微妙地寄居在逻辑中,亲戚家的表哥?因为是亲戚,自然有耐心。
按照这个逻辑,江西和广西人的称呼习惯多么的领先。只要是心怀善意的对象,全都是表亲。
沈纵希想起小麦。她和关奏陈很像。他们的共性是什么?包容?相类似的面孔?专注于自己生活的能力?
晚上的互动节目结束,大学同学邀请小麦、关奏陈和沈纵希去他们的帐篷喝酒。主要是小麦,另两人顺带。她带了整整一箱啤酒来。结合朋友的酒量,小麦提出,她不该自己喝,应该搬到露营地门口摆摊。
大学同学说:你就来吧,好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