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人物的画法和底足,都符合嘉庆官窑的特点,所以这肯定是嘉庆官窑罐子,这点毋庸置疑。”
我又继续跟他讲起了清代瓷用料的特点。
清朝瓷器,顺治康熙时期,大多用的是国产青料,发色灰暗。
雍正乾隆时,开始大量使用进口的洋料,色泽鲜艳纯净。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用的料就比较杂了,既有国产料,也有洋料,但整体发色不如之前鲜艳浓郁。
“您看这罐子上的色彩,就有那种略显暗淡但又不失沉稳的感觉。”
我继续看了看罐子的内部,罐子内部,胎质略显粗糙,不像雍正乾隆时期那般细腻。
嘉庆时期的瓷器在烧制时,温度和火候的控制也有所变化,导致釉面的质感和光泽度与其他时期有所不同。
这釉色微微泛黄,且有细的开片,这都是嘉庆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所以啊,综合这些个方面,这罐子必定是嘉庆官窑出品无疑。”
摊主听我完,仔细端详了一番,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行啊,兄弟,有两下子,这钱我给!”
摊主拿出了三张红票子递给我,我满心欢喜地将其接下。
“多谢老板赏饭。”
“兄弟您这是凭真本事挣的,谢啥谢,就您刚才那一番道,我是真心服气,还不知兄弟贵姓?”
“在下王大炮。”
“兄弟这名号一听就霸气,甭提别的,我真心想跟兄弟您交个朋友,我叫郑邪,道上朋友都称呼我郑老邪,兄弟要是不嫌弃,咱来个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去你奶奶个腿儿的吧!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跟我结拜。
“呵呵,既然老板如此有诚意,那我也不跟您扯犊子了,我真名唤作王三,至于义结金兰就算了,并非不愿,而是在下家中规矩森严,所以您老多担待。”
“王三?莫不是最近北派中的新锐翘楚,三眼王?”
“啥三眼王,不知道。”
“兄弟可是师从北派李爷?”
“正是。”
“那就对咯,最近道上可都是您的传闻,所以就给您安了这么一个诨号。”
“我勒个去,咋就给我整了这么个名号,依据啥来的?”
“其一,兄弟您师从北派李爷的技艺,此为一眼;其二,兄弟短短数年出道,人脉关系盘根错节,此为二眼;其三便是这鉴宝断代的眼力,故而道上送您这外号三眼王,我觉着跟兄弟您甚是匹配啊!”
扯犊子呢!还匹配,我还寻思着自个儿琢磨个顺耳的名号呢,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