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固定与文章内容相关,然后是两道在岑淑慎眼里丝毫没有难度大翻译句子——原来契丹人常常故意迂回绕路,想用他们国家貌似地域险要辽远向使者夸耀——平时她几乎每都有文言文的复习,对对她来整篇文言文阅读做下来就是一个顺畅,毫无难度。
古诗文阅读是一首黄庭坚的词,《西江月》,……远山横黛蘸秋波……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毫不夸张地,高中的时候,是岑淑慎文学素养最高的时候,这个蘸字用得实在是妙,二十六岁的岑淑慎看得出妙却不出哪里妙,高二生岑同学能掉书袋地分析哪里妙。
年轻实在是妙。
“远山横黛是眉毛,秋波是眼波,感觉有双关之意,一写景,二写人,”岑淑慎洋洋洒洒写了两题,根本难不倒她,表达情感也很好写,这首词并不晦涩,主调肯定是狂放旷达的豪放词,再扯点借酒消愁的无奈啊,愁闷不平的抑郁啊,诙谐玩世的情趣啊……这种都是套话了,轻轻松松又过一关。
8分的名句名篇默写也轻轻松松拿到了手,在这背后她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巩固背诵,等你高中毕业之后你很难想象,那么整篇的琵琶孝逍遥游曾经你倒背如流。
现代文阅读还是有点难度的,这是一篇摘自人民日报的散文,岑淑慎读得一知半解,“有谁像草一样回到草中间,低着头,一言不发,……我的父亲因为腿伤,硬要回到村里去……最后一段,接下来,我和父亲站在草垛里,只听见呼呼的风声,谁也没有话”
文章写得很好,只是似乎没有看懂。
文章没有看懂,还是要做题目,第一题问第一段的作用,从结构上和内容上胡编两句,结构上么一个点题,一个引出下文巴拉巴拉,内容上写出了父亲像草一样沉默生长的形象,暗示了文章主题,暗含了……的深厚情福
岑淑慎低头审视自己的第一题,很不错,基本的框架都有了。
第二题还是有点难度,从全文看草具有怎样的功效,岑淑慎编了好几点凑合了上去,往后做还是不太顺手,硬着头皮写完,自己看自己的答案都给不出分数,只能寄希望于阅卷老师给几分可怜分了,熟练地做完讲朋友圈的那篇阅读,最后洋洋洒洒写完在心里滚了一个时的作文。
主线任务1\/3.
出门还是和上次一模一样的对答案流程,再回家玩会手机睡个午觉,下午要考半壁江山——数学。
壤是,得数学者得总分。
岑淑慎前几才刚把一张刘强硬塞给她的礼物做完,她的数学思维除了供给她应试,基本没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