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
与此同时,巴特尔部落正式加入了民义军的阵营。巴特尔亲自来到民义军营地,与李海签订了合作协议。他激动地:“看到你们为这片土地所做的一切,我坚信,只有和你们一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蒙古的繁荣和稳定。”从此,巴特尔部落与民义军携手共进,共同为蒙古的未来而努力。
而在遥远的满清阵营中,多尔衮得知蒙古局势已彻底失控,气得暴跳如雷。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咬牙切齿地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但他也深知,此时已无力挽回败局,只能暂时收缩兵力,等待时机。
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和平的曙光终于初现。民义军和蒙古各部携手共进,开始了重建家园的工作。然而,面对青海、宁夏及内蒙控制区原属各蒙古部族的复杂情况,考虑到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差异,不能一下子采取南方各地的经济政策。于是,民义军迅速与当地征召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进行经济建设改革与重建工作。
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首先对当地的土地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他们尊重当地的游牧传统,没有强行改变土地的使用方式,而是在保证游牧生产的基础上,引导牧民合理规划牧场,采用轮牧的方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同时,兵团还引进了先进的畜牧技术,帮助牧民提高牲畜的养殖质量和产量。他们组织牧民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如合理搭配饲料、预防牲畜疾病等,使得牧民的收入逐渐增加。
在农业方面,对于一些适合耕种的土地,生产建设兵团引进了新的农作物品种,并传授农民先进的种植技术。他们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了耐旱、耐寒的作物品种,如青稞、麦等。在内蒙古西部,针对当地土壤沙化问题,推广了防风固沙的种植模式,大量种植沙棘、沙柳等植物,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同时,修建了灌溉设施,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在种植过程中,兵团的技术人员亲自指导农民,从播种、施肥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给予细致的帮助。
在商业方面,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生产建设兵团在各个城镇设立了集市,鼓励牧民和农民将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拿到集市上交易。同时,还积极与外界建立贸易联系,将当地的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他们组织商队,将草原上的优质皮毛、奶制品等运往内地,又从内地引进了各种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满足帘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针对内蒙古西部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开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