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不过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郑
到底,问题就在自己和赵匡胤身上。
历史上的郭荣组不成军方三巨头互相牵制。
以至于赵匡胤一家独大,掌握侍卫亲军司职权的韩通跟赵匡胤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历史上郭荣好多政策都是用来牵制赵匡胤的。
只是被赵匡胤、赵匡义、赵普这些人给化解了。他们利用饶贪心,打破了郭荣精心布置的平衡。
有人为啥不把赵匡胤除掉,一了百了。
这就想得太简单了,一方面郭荣病得又急又重,很多事顾不过来。
更重要的是当时下还没统一,周围都虎视眈眈的。
先不继续完成统一大业,没有厉害的将军。就面对四周的强敌,还有大周内部那些骄兵悍将,孤儿寡母怎么能守住下?
赵匡胤确实是个大威胁,可要是没赵匡胤来管那些骄兵悍将,大周的情况会更糟糕。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赵匡胤不管是名声还是自身实力,都比历史上差得远。
赵匡胤不是个安分的主儿,所以跟历史上那种胜券在握、淡定从容不一样。
实力不行的他,反而更危险。为了在不久的将来能跟自己对抗,正在拼命发展壮大自己。
郭荣甚至为了让赵匡胤能跟自己差不多,还会在这方面给他一定支持。
本来郭荣的身体就不好,汴京上下人心惶惶,赵匡胤又不停地搞动作,其他武臣难免受到影响,跟着拉帮结派。
文臣对局势看得更清楚,也难免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这么一来,局势越来越动荡,就避免不了了。
以前的郭荣只是知道赵匡胤有雄心,而现在的陈安却清楚,从郭荣病倒那一刻起,赵匡胤的雄心就变成野心了。
这可是要命的。
大周现在还没统一,西蜀、南唐、武平、吴越只是表面上归顺,北汉、南汉还自称皇帝,占着大片地方。
定难军也是表面听话,甘州回鹘,沙瓜二州的归义军……
还有契丹这么强大的外淡…
未来的路还长着呢,陈安不想跟赵匡胤没完没霖勾心斗角,也不放心让赵匡胤带兵出征,更不放心让他在后方坐镇。
从赵匡胤的角度来,趁自己不在的时候,抢点资源,扩充实力,这在情理之郑
可就这么个情理之中的事儿,很有可能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是个机会!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陈安看着上最亮的那颗星,把心里的阴霾都扫掉了,脑子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