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中权衡利弊,考虑着应对之策。
然而,时间不等人。后周的军队已经迫近,他们的呐喊声和战鼓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地都撕裂开来。赵季礼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最终,赵季礼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撤退。他明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硬拼只会让自己和手下的士兵们白白送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发出了撤湍命令。他就这样,赵季礼“单人匹马”地迅速撤回了成都。
在后蜀的都城,阳光透过古老的城墙,斑驳地洒在石板路上。民众们如往常一样忙碌,或是挑着担子行走在街头,或是围坐在茶馆中闲谈。然而,当赵季礼的身影出现在众饶视线中时,整个城市仿佛都静止了一瞬。
赵季礼,这位曾经的后蜀名将,如今却狼狈不堪,盔甲上满是尘土和血迹,脸上也满是疲惫和挫败。他的眼神中,曾经的锐气和自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迷茫和痛苦。
人们看到这一幕,都以为他是从战场上大败而归。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在城中炸开,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街头巷尾,人们纷纷驻足,议论纷纷。茶馆中的谈话声也瞬间提高了几度,大家都在讨论着赵季礼的失败。
\"赵将军怎么会败得这么惨?是啊,他可是我们后蜀的骄傲啊!这次失败,对我们后蜀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啊!\"……
人们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失望。赵季礼的失败,不仅仅是他个饶失败,更是整个后蜀的失败。这让人们感到无比的痛心和忧虑。他们开始担心国家的未来,担心战争的走向,担心自己的家园是否还能安宁。
这一夜,后蜀的城中,灯火通明。人们无法入睡,都在为赵季礼的失败和国家的前途而担忧。而赵季礼,则独自一人坐在营帐中,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苦涩和无奈。
孟昶在得知赵季礼从前线归来的消息后,内心的忧虑和期待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立刻召集侍从,急匆匆地前往大殿,准备召见这位刚从战火中归来的将领。大殿之上,灯火通明,孟昶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等待着赵季礼的到来。
赵季礼的身影,在漫长的等待后,终于从大殿那幽深的门洞后浮现出来。他的身着一身戎装,铠甲上斑驳的战痕和血迹,无声地诉着战场的残酷与激烈。然而,与这身戎装的威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那苍白如纸的脸色,仿佛所有的生命力都在战场上被榨取殆尽,只留下了空洞的苍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