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十几步,裴尚书特意停下来等徐光舟过来。
“子晦呀,县主最近可还好呀?嗨呀,这妇人生产之事,最是辛苦,某也不好上门叨扰。”裴尚书笑得有几分腼腆,期待地望着徐光舟。
徐光舟也不意外,笑了笑:“妹妹一切都好,劳烦裴公挂心了。”
“不妨事不妨事。”裴尚书摆摆手,“莫某了,听内人,上次碰上张公家夫人,人家还问县主怎么样了,她家离得远,不方便上门拜访。”
二人并肩而行,慢慢往宫门走。
“妹妹年轻,行事有时难免失了分寸,多亏各位夫人肯时常照顾。在下先替妹妹谢过了。”
“哪儿的事儿。”裴尚书不大赞同,摸了摸胡子,“县主若非女儿身,大可同将军一道拍马迎敌,则我大梁又添一员猛将。归则可一同位列公卿,守我朝政清明。起来,太后娘娘选女官,听闻是县主要开文选的先例,某家里那姑娘还闹着去,没选上,嘿嘿,她是读过几本书,能写点诗词歌赋,可论真才实学,那差得远。”
实则现在留在兴庆宫的只有出身平民的女子,这些公侯高门之家的仍像以前一样住在宫里。徐光舟知道,明容是想先排除朝廷党争对自己计划的影响,也避免被对家塞了眼线。在长安没有靠山的平民女子,更容易全身心地跟随她。
关于裴尚书,徐光舟也听过一些事。原是那时候明容跟在先帝身边的时候,有一次裴尚书因为失言,差点要被先帝拉出去廷杖,还是明容苦口婆心劝罢的,裴尚书因此对她又多了几分感激。
因此……裴尚书虽明面上不参与皇帝与靖王派系的明争暗斗,但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他多少是昭阳县主的人,那自然也被打为半个靖王的人。徐光舟有时候觉得靖王真是好福气,徐明容的陪嫁除了金银财帛田庄铺子,还有徐程二家背后的支持,以及无数支持昭阳县主的文臣武将,上至三省六部,下至县衙吏。
“对了,不知将军对大皇子一事,有什么看法啊?”
徐光舟顿了顿,看了一眼裴尚书,他笑得十分真诚,眼里也带了几分认真询问的意思,显然是已把他当成自己人了。
“按理,大皇子为罪妃所出,身份低微,然而圣人子嗣凋零,唯此一子,养在皇后膝下是最好,然而……”他望向裴尚书,显然正在期待自己接下来的话,“大皇子从前在樊川时,便与妹妹和靖王最亲厚,如今独自在宫中,倒是徐昭仪最为适合,妹妹进宫时也能看望一二,对孩子是好事。圣人对大皇子疏远,若无人真心照拂,也着实可怜了。”
徐光舟即使表明立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