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屋子就是一个大垛子,颜色要比外面的一等差不少。
秦大河拿着随身的枪开始捅,从各个角度往垛子里面扎,测量这一垛子的湿度。
枪原来是测量泥土湿度的仪器,测湿度也精确的很,必须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他们才收。
秦大河甚至把扒拉开,把里面也测量了一遍,这才放下心来。
“这里都是二等,按照三块四的价格行不行?”有些僵果子他就当没看到。
谁家卖不掺点次啊,反正能过扎厂的验收就行。
“行,现在秤?”
“我叫船过来,两分钟。”他笑呵呵的说了一句,打电话给老爸。
不一会儿大船突突突的就过来了,看到小船就停在边上。
随后老爸拿着大量的新蛇皮袋上来,这是扎厂的标配,蓝绿色的,一袋八十斤样子。
没想到秦父和人还认识呢,他是小郭圩的女婿,往这边跑的也不少。
秦大河把湿度说了一声,开始和老爸装。
自己装虽然累一点,但是放心啊,起码不会掺石头。
一直装了十一袋,最后一袋子没装满,这才歇了口气。
“阿爷,你家不少哦。”
“今年下重肥了,再不好就得喝西北风了。”阿爷叹了口气,“就是价太低了,不知道年底会不会涨。”
他这是急用钱,不然哪里舍得现在卖。
农民有时候卖农作物是看自己什么时候需要钱,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气等涨价的。
“特么的,去年我就是三块六卖的。”说到价格,秦父也开始骂骂嘞嘞的。
“去年我家三块七卖的哦。”两人聊着共同语言,还来劲了。
秦大河一个人蛋疼的开始过秤,每过一次就记下重量让对方看一眼。
一直忙活完了,也没看到老爸搭把手。
“总共九百一十五斤,3111块钱,阿爷,咱俩过过账。”
“行。”阿爷这才意犹未尽的跟着他数钱。
秦大河数了一遍,阿爷又数了两遍,确认无误了。
“爸,交给你了,我去前面继续收。”
“去吧。”秦父摆摆手让他去收,这里自己一会儿就干完了。
八十斤一袋,船就停在几步路的河边上,一个人搬过去轻松的很。
今天的目标是收满一船,船上都带干粮了,哪有时间耽误。
现在家家户户的不多,不跑个五六家别想收满。
小郭圩这边遇到船只收还挺稀罕的,时不时就有人来问,跑到村尾又来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