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美国微博”简陋的网页,语气惊讶问道:
“范总让你去收购它?我看到现在,最多的一篇帖子总共才二十几个赞,用户规模也太少了吧。”
小马哥笑着说:
“嗯,范总告诉我这个团队很小,而且比较穷困潦倒,撑死七八十万美元就能收购它。”
“产品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钱收购一家硅谷本地的互联网公司,就有理由光明正大跑去硅谷做生意,而不是彻底被当做外来户。”
“如果顺利收购,那三位联合创始人我们也要养着才行,本土品牌和搅局的外人,给人的感觉会很不一样,发展初期越低调越好,尽量不要引起太多关注,这样才方便站稳脚跟活下去.”
不同于内地的野蛮扩张,大型互联网公司疯狂跨界。
美国的反垄断规定比较严格,硅谷地区有一套自己的商业秩序,轻易不会把手伸到别人的碗里。
但要是钱,把别人的碗直接买下来,这就没关系了。例如谷歌收购 youtube。
倘若直接仗着市场主导地位,自己开一家同类型的视频网站,很容易在行业内引起众怒,但是砸钱收购youtube,则可以合情合理布局视频网站。
早在去年,谷歌公司还动用5000万美元,收购了安卓公司。
安卓公司最初的目标,实际上只是开发一款用于数字相机系统的操作系统,但由于数码相机市场的增长放缓,这个团队才决定转向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并最终被谷歌收购。
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不少公司提前开始布局移动智能终端市场,总部同样位于硅谷的苹果,就正忙着不声不响憋大招,招聘众多精通手机研发的工程师回去,并且申请了一大堆技术专利。
点小钱从硅谷借个壳,说不定会避免很多麻烦事,区区几十上百万美元而已,小马哥他们都没放在心上。
葛副总语气亢奋,继续告诉说:
“前段时间那帮美国公司,整天嚷嚷着要拿下内地市场,很多机构都在唱衰我们。风水轮流转,它们能惦记着内地市场,我们为什么不能打到他们老窝里去,早就应该把步子跨大一点,到美国去试试了。”
“一旦能在硅谷闯出名堂,进入国际上的其他市场也会容易很多,说不定顺带还能拿下欧洲、南美还有亚洲的其他市场,到时候我们公司可就赚大了。”
“等积累到一定规模,直接就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敲钟,想办法狠狠圈一笔钱”
小马哥失笑说道:
“大早上的还没睡醒?先别忙着做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