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成就功能?
1982年,cabrera自己设计了一个环形磁单极子探测器,此探测器依据磁单极子穿过导线环时会产生类似法拉第实验中磁铁穿过线圈所产生电流的原理构建。
令人惊喜的是,在2月14日晚,该探测器探测到了一个呈现磁单极子特征的完美信号。
然而,众多科学家包括他自己后续做了很多相同的实验,却再也没有收到同样的信号。cabrera的磁单极子探索便无疾而终了。
但他为此次邂逅取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名字——情人节的不速之客。
这样的名字无疑是给磁单极子的探索增添了神秘和浪漫,让回顾这段历史的徐凌不由得嗟然长叹。
现代的探索手段也层出不穷,包括运用高能粒子加速器、探测宇宙射线、探索地磁场等等。在这中间,有一个记录让徐凌同样惊叹不已。
icecube是一个位于南极冰层中的中微子望远镜。它通过检测穿过冰层的宇宙中微子产生的奇伦科夫光来工作。
它有5160个数字光学模块,排列成86个垂直的线列,冻结在冰面1500-2500深处,覆盖总体积约为一立方公里。
虽然最终这个人们寄予厚望的仪器并没有找到磁单极子的直接证据,但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磁单极子可能的能量等级。
收集到了这些资料,徐凌立马开始了键盘上的敲敲打打,一个论文的框架应运而生:
《磁单极子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关键词:磁单极子,宇宙射线,天体粒子物理,高能粒子交互作用。”
“摘要:自1931年狄拉克提出磁单极子存在的理论猜想以来……”
显而易见,徐凌这篇论文分成了三个部分,前面的两个部分主要通过搜集各种资料整理而成,最后一个部分徐凌想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那么之前的方法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找到呢?
徐凌陷入了沉思。
地面探测和高空探测都没有成功,究竟是为什么?
是因为磁单极子的流量和速度太小而被地球或者其他天体的磁场捕获了吗?
那么应该在哪里进行探测呢?
地面……
高空……
还有哪里呢?
靠!
太空啊!
怎么没想到这一茬!
徐凌瞬间充满了惊喜,一大段文字被他飞速地打了出来:
“结合对过去人们的探索历程的研究,我建议接下来的探索应该在太空中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