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荷塘书屋 > 隆万盛世 > 第189章 188惯性思维

第189章 188惯性思维

农户自愿从种稻改为种桑养蚕。

自愿改变田地用途的话,那不可能大家一窝蜂上去。

按照魏广德对现在老百姓的认识,他们虽然有各种问题,但是都很实在,就算发现种桑养蚕利润更大,也不会一下子把全部的田地拿去做这个,而是只会把一部分土地用来改稻种桑。

实际上魏广德就查到在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就曾下过圣旨鼓励种桑养蚕和种。

想好这点,现在魏广德唯一还不确定的就是增产出来的丝绸有没有销路和怎么样才能让纺织工坊的场主愿意增加织机数量,只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不做改稻种桑也能在几年里让丝绸产量大增。

好吧,还是需要搞清楚第一个问题,销路,是否真如自己猜测的那样,是销往外洋的东西。

魏广德可是知道,这年头,东西洋都喜欢丝绸,也就是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阿拉伯、欧洲,据说一匹丝绸运过去,价格翻几倍都有人抢着要。

当然,和在大明不同的是,在那里能消费得起大明丝绸的都是当地的有钱人,普通老百姓肯定是买不起的。

而在大明,其实情况也差不多,老百姓身上穿的也大多是土布衣服或者普通的布衣服,上等的布、绸缎都是用不起的。

在翻阅资料的时候,魏广德还意外发现一个以前他不知道的事儿,居然不是中国自古就有的,而是在宋末元初的时候才传入中原地区,之前只在南边有少量种植,多为当地少数民族用来纺纱织布。

也就是说明朝建国的时候,在大明内地产量还不大,只是经过百多年的推广才逐渐扩大开来,不止是种植技术有了提高,对于品种和等级也有了分类,纺织技术更是优化很多。

就好像魏广德喜欢的松江大绒布,就是现在布里的最顶级布料。

该找谁打听消息呢?

魏广德这会儿又犯难了。

之前陈瑾他们把知道的都说了,魏广德当时问的很详细,可唯独因为不知道市舶司的事儿,而忘记问丝绸销路的问题,这也是思维惯性的原因,魏广德就以为中国自古丝绸不愁卖,产多少外洋人就要多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 二白吖新书乔秘书求婚失败原来总裁不爱她 万国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