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议从明年开始逐步修缮,以便优化灌溉排水网络。
另外,大队闲置的土地加一起也不少,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大家随后踊跃发言,能想到的事情都说了,渐渐理清了未来的发展思路。
“我最后说一点,我打算从明年春播开始,在一队培育【农优58】稻种,现在瑶寨馆培育成功了,我觉得在一队也能成功。
等一队培育积累了经验,接下来就可以在全队范围内推广。
我心里的理想状态是,二队继续培育【南光二号】定型稻种,其余的11个生产队培育【农优58】定型稻种。”
这场会议从上午开到了傍晚,中午饭都是食堂送过来在会议室吃的。
到了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方唯才抛出了自己的计划。
除了二队继续培育【南光二号】定型稻种之外,其他生产队将逐渐转型,培育最新的粳稻杂交水稻稻种。
根据他的测算,其他11个生产队如果种植这种稻种,收入会有明显的增加。
他说完,大家便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倒没人怀疑能不能培育成功,毕竟有瑶寨的例子摆在那儿,没道理上山的梯田能行,山下上好的水田反而不行。
他们的关心的是会不会影响收入。
“再多说一点吧,大家请安静,我说说【农优58】的一些具体数据。”
方唯随后根据瑶寨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农优58】的产量、性状特性、换购比例、预计收入等问题。
马上就有人得出了结论,种植这种新稻种,比种植【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的收入要高。
“我同意支书的想法,一队愿意当这个排头兵。”
张楚马上跳了出来,表示一对愿意尝试。
紧接着其他的生产队也纷纷表态,愿意为新稻种的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好,来年春播先从一队开始进行试验,如果可行,等到了夏种的时候就可以全面铺开。”
方唯是铁了心要逐步把整个大队的农田,都纳入【种植区域】之内。
常规的育种工作就交给县里的育种基地去做,下塘大队要做就做最好。
开完会回到家,盘莲挺着大肚子在屋里转圈,行动已经有些不方便了。
她的预产期是在明年年初,时间距离并不远。
“莲,你在干嘛?”
“没事,我就是趁着还没吃饭溜达一下。”
方唯和盘莲说了一句话,便去洗手,回来的时候,阿姐已经把饭菜端了上来。
吃过饭,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