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唯建议厂里多用一些临时工,按件计酬,不计算公分。
这样的话,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在不上工或者闲时来干活,加快生产进度。
盘莲一听,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
首先竹器厂举办了一个学习班,学习竹器和家具的制作。
合格的人员才有资格当计件工人,厂里会严把质量关,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计酬。
当然,现在不叫报酬,叫生产补贴。比如像某人制作了一张凉席,经过检验合格后,厂里会给制作人员登记一笔补贴。
补贴按月计算,第二个月的月初统一发放。
接下来,竹器厂开始全力运转,源源不断的把合格产品运往了各个县市。
厂里的产品在湘陵市卖的最好,其他各县也卖的不错。
竹器厂暂时还没有能力拓展其他地区、省城以及外省的市场,就现在的定单数量,要不是方唯提出了解决办法,就凭厂子现有的人手根本忙不过来。
继续增加人手也不现实,毕竟队里还是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这天晚上。
温工来找方唯,正式提出想进入竹器厂。
这件事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对方的身份。
方唯考虑再三,还是让他去了,只不过不能给任何的名头,只能按照普通的技术人员对待。
温工也不在意,他们这帮人在二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都是隐居幕后,不能走到台前。
队里对他们8个人照顾有加,私底下给了不少补偿,他们都很满意。
“温工,可惜了,你是机械方面的专家,结果搞起了竹器。”
二队没办法给每一个人都提供合适的舞台,但温工却主动做出了改变,居然在竹器、竹制家具方面也做出了成绩。
温工事实上担任了生产副厂长的角色,盘莲负责全盘工作,小小的竹器厂很快就搞得有声有色。
姜霞、楚琳琳和于浩等知青,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学习班,经过盘莲和温工、方平等人的指导,都学会了竹器的制作。
竹制家具的制作难度更高一些,不会让这些临时工动手来做。
“姜霞,你说这些竹器真就这么好卖吗?要是真的,咱们帮忙联系一下陈州那边。”
到农村来了这么久,楚琳琳身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娇气的毛病被现实治好了,娇滴滴的大小姐在这种环境中根本无法生存。
她现在也学会了很多,生活上和生产上基本都是依靠自己。
姜霞和楚琳琳两个人领了材料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