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的秧,却比别的品种的稻子提前成熟。
方唯亲自带人收割了这批杂交水稻,方平则带人收割了不育系。
最终,方唯得出了结论,新的杂交水稻培育已经培育成功,亩产达到了1310斤,再次刷新了记录。
郑先发和魏光华闻讯赶来,两人都激动不已。
“郑主任,魏支书,中午去我屋里头吃饭,让你们尝一尝我们新搞出来的【南光三号】稻子。”
方唯意气风发,大家忙活到中午,他把郑先发和魏光华拽到了家里,然后让阿姐特意煮了新米,也就是刚刚命名的【南光三号】。
三个人坐下来喝茶,盘莲帮着阿姐在厨房里忙活。
时间不长,四菜一汤就端上了桌。
盘莲给他们几个,每人盛了一大碗白米饭。
郑先发和魏光华都吃的很慢,细细品尝,然后两人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口感和【南光二号】差不多,但吃起来要比【南光二号】更香,有一股很特殊的清香味,非常不错。恭喜你,小秀才!”
郑先发率先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新稻子已经全面超过了【南光二号】。
魏光华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看向方唯的目光很奇怪,仿佛是看到了一个怪物。
【南光二号】才出来多久?结果现在连【南光三号】都出来了,各方面数据指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际上各个生产队看到二队育种带来的好处,都有些眼红。
很多人都尝试过培育新的稻种,但无一例外,全都以失败而告终。
“方队长,这的确是天大的喜事。郑主任,这事儿是不是应该向县里汇报一下?”
“是要汇报的,等我回去就给唐主任打电话,约时间当面向领导做汇报。”
他们俩一个是大队的支书,一个是公社的主任,二队取得了成绩,也有他们的功劳在里面。
吃过饭,郑先发和魏光华就匆匆走了。
“三哥,【南光三号】才刚培育出来,以后的产量是不是还能提高?”
吃饭的时候,盘莲和王竹韵没有打扰男人们谈事情。等客人走了之后,她俩都很好奇新稻种的产量极限到底在哪里。
她俩可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城里妹子,对这种事很在意。
“应该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具体是多少还不好说,到时候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方唯今天很开心,话也变得多了起来。
培育出新稻种、稻谷大幅增产,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情。
更何况按照上次的会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