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元旦。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好在队里黑社员们供应了蜂窝煤,大家的日子还不至于太难过。
煤矿现在虽然不能从二队这边搞稻谷了,但以前的交情还在,人家依然按照平价卖给了二队煤炭。
最近报纸广播的风向露出了一些苗头,方唯心知肚明,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当然,一些风浪却刮不到二队这种偏远的地方来。
大家该干嘛干嘛,都在为过年做准备。
过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杀年猪,方唯决定今年宰杀10头猪,让所有的社员都过一个好年。
就在这时,唐泽带人视察了瑶岭公社。
瑶岭公社是唐泽曾经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他从基层起步,一步步走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首先,他在公社听取了徐广生等人的工作汇报。
当听到方唯搞出来的【南光二号】稻种遭遇冷落,二队为了降低库存压力、把一部分稻种卖给了收购站的时候,唐泽皱起了眉头。
“不是说杂交水稻的亩产过千斤了吗?为什么没多少人愿意种植?”
“主要是因为很多人不愿意承担风险,就拿下塘大队来说吧,二队负责培育【南光一号】和【农垦58】三代稻种,其他的生产队负责生产次一级稻种,大家都有不错的收益。
现在要是突然更换稻种,之前形成的利益链条就被打破了,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什么,所以肯定没有动力。
而其他的大队,很多都是直接换购次一级稻种,产量虽然有少许的下降,但胜在种子便宜产品稳定,所以也没有更换稻种的动力。”徐广生分析了公社下属各生产队的心态,逻辑很严密。
至于别的公社的事情,就和他没关系了,他也管不着。
其实,方唯卖出去的那部分杂交水稻稻种,基本上都是其他公社的生产队买走的。
总的来说,就是【南光一号】稻种和【农垦58】稻种,已经事实上占领了本县的稻种市场,新品种难以推广。
“你说的没错,不是产量越高的稻种就一定受到欢迎。这件事慢慢来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唐泽听完,也感到很无奈。
目前这种情况下,二队卖出去一部分杂交水稻稻种给收购站,肯定无可厚非。人家凭什么长期保存稻种,费时费力还费钱。
为了避免打击方唯的积极性,唐泽随后就来到了二队,和方唯谈了谈。
希望对方不要因为推广工作出现了波折,就放弃培育杂交水稻。
“请领导放心,杂交水稻的研究我会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