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徐广生坚持要留下粮票和钱,方平拗不过对方,也只能由着他。
“小方,农村工作难做,包括不少生产队长都是大老粗,思想觉悟是低了点。
关于稻种的一些情况,我会向县领导汇报,你也不要太在意。”
临走的时候,徐广生拉着方唯聊了几句心里话。
没办法,他需要顾全大局,要不然就冲着某些人的嘴脸,他都懒得来做方唯的工作。
几天后。
方唯和方平将坡地那边种植的生收了,一共收获了625斤生,也就是说生的亩产达到了625斤。
这同时意味着,此种生的产量已经达到了极限。
按照计划,下一季在这一亩坡地上将种植黄豆。今年不种糯米了,家里还剩下不少糯米,如果不酿米酒的话,糯米的消耗量并不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队将大量的稻种卖给收购站的事情,在县里传开了。
受到触动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在看热闹,并没有意识到来年的稻种供应会起波澜。
唐泽这段时间去了省城学习,现在的通讯是老大难问题,等他回来,有些事情已经朝着他预想不到的方向在发展。
“临县开始大面积试种【瑶岭黄豆】?”
方唯搞出来的高产黄豆在本地叫好不叫座,哥哥生产队种植的数量很少。
结果收购站收购了7000斤黄豆种子,全部卖给了临县,人家开始集中试种。
据说种植的效果很不错,下一季还会扩大种植面积。
临县相比本县的自然条件要好很多,地形要平坦一些,耕地也多,所以更有条件搞副业。
“是啊,县里不少公社因为稻种换购价格的事情,孤立了人家方唯,之前更是没有一家生产队去方唯那边换购稻种。
方唯随后将5万斤稻种以及7000斤黄豆种子,卖给了收购站。收购站自成体系,不仅把黄豆种子调拨到了临县,甚至将【南光一号】稻种也调拨了过去。”
有工作人员详细给唐泽说了这件事情的始末。
唐泽听完忍不住摇头叹气,这特么简直是“墙里开墙外香”,县里的有些人是猪吗?
他从基层起步,对于基层的一些顽疾心知肚明。
但他调到县里还不足一年的时间,很多工作都没有理顺,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办法,他只好去找薛宇民。
“工作遇到困难了?先不要急,咱们做工作首先要找到牵牛鼻子的那根绳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接下来就好办了。”
薛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