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明白了,他说道:“他希望领着你们搅乱巴蜀,那支汉军就会响应他了。”
“是啊,他就是这么想的。他跟我们说,虽然折损严重,但那支残军仍然保留了上万甲士,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只要他们响应,一定能有所作为。我们也被思远公说服了。这么苦哈哈地做亡国奴,为什么不起来拼搏一把呢?于是我们就跟随他起事了。”
但刘羡知道这支义军的结局,他叹息说:“情况大概不是很顺利。”
耿会点点头,淡淡道:“还好吧,我们从临邛出发,召集乡亲,一个月内就召集了上万人,然后轰轰烈烈地去打江原。只要江原一拿下,就可以直接去打成都。若成都也被我们拿下,那当然就是蜀中震动,也就是复国的时机到了。”
“可惜,我们的武器装备实在太匮乏了,虽然人很多,但是没有武器,长矛都是临时赶制的,每个人一把环首刀都配不齐,就连箭矢,也要每个人自己准备,往往一个人也不到十发。最后城内仅仅用了六百骑兵,就把我们冲散了。”
“那一战我们最后只剩下四百多人逃出来了。思远公也险些丧命。还是一个他的好友赵岐穿了他的铠甲,引去了部分追兵,这才救了他一命。即使如此,思远公脸上还是中了一刀,从眼角一直划到嘴角,差点要了他的命。”
听上去,这是一场非常可笑的会战,义军一方满腔热血但毫无经验,想必晋军一方必然会将这些人视作愚昧吧。可刘羡却听得心中一紧,因为他知道,勇气和愚蠢有时候是一体两面的,可能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找回。
但抬头去看耿会,须发的遮掩下,他的面色非常平静,但刘羡知道,若非记忆如此深刻,回忆过千万遍,他是绝对不会做到如此冷静的。
“后来呢?”
“后来,我们就躲到青城山附近的楠木沟,在那里苟延残喘。思远公很不甘心,所以在山里过了两年后,他又带我们远走汶山,和当地的胡人打交道,那两年,他在各个部落间游说,又招揽无家可归的百姓,渐渐地,积累了有上千人,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与当地的一个胡女成婚,生下了南乔。”
南乔,指的就是这群队伍里唯一的一个青年,诸葛延。他一直在旁边旁听,见耿会说到此处,他昂起头,露出自豪的神情来。
刘羡也终于搞清楚了他的身世,心下感叹,再问耿会道:
“他不是安于平静的人,肯定不会这么安稳度日吧?”
耿会再次点头,回忆道:“是啊,好像是景耀十五年?那年山中遭了荒,他便说动了汶山的两个部落南下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