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赀选
郭解问清楚了霍庠老的宅院方位,带着义纵一人前往了闳门,贯穿闾里的大街,道路两旁全是二层重屋,居住条件比起乡里优渥不少。
麦芽以春、秋二时造。
九月正是当利里忙碌的时间,家家户户赶在秋季制作饴,里吏也是赶在九月到来以前,带着戍边的里民回来。
郭解走在当利里的里巷,闻到两旁的宅院都传来一股麦芽发酵的谷香,时不时有平帻庶民御着牛车,运送来一整车的麦芽。
闾里不允许骑马御车。
平帻庶民看见了一身皂衣的郭解,满脸惊慌,愣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直到郭解离开,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把麦芽运回宅院。
郭解不会多管闲事,仗着手里有点权力,不让当利里的里民御着牛车进入闾里。
法规是死的。
人是活的。
平帻庶民总要吃饭。
总要生存。
郭解走向霍庠老宅院的一路上,见识到了底层庶民,对于皂衣官吏的畏惧,刻进了骨子内,凡是见到一袭皂衣、皂色帻的庶民,像是被人定身了一般,瞬间僵在了原地。
等到郭解离开了,平帻庶民这才恢复了行动,大口的呼吸。
“好在先帝颁布了减訾为吏的政令。”
郭解感慨道:“赀选不再局限于十万钱以上的中家,骤降到了四万钱,又有迁徙陵邑的政令,使得平帻庶民也有了选拔为吏的机会。”
陵邑制度最大的目的是土地再分配,财富再分配。
占据大量田地的豪强公卿,迁徙到天子的陵邑,郡县的田地就空了出来。
可以进行再次分配。
平帻庶民傅籍办理了户口以后,需要给朝廷缴纳田租、算赋,还要参加兵役、徭役,却还有很多庶民愿意傅籍。
就在于朝廷给出的福利。
一个是免费的小学教育。
二个是按户授田,朝廷分配宅基地、耕地、经济用地。
三个还是因为兵役,汉代当兵,是平帻庶民最重要的一个上升渠道。
平帻庶民小的时候通过免费小学教育,读书识字,达到赀选为吏的标准。
成年分户了以后,朝廷按户分配田地,再加上汉景帝把赀选的财富标准降到四万钱。
平帻庶民有了两个上升渠道。
一是当兵,二是赀选为吏。
不论是当兵,还是赀选。
平帻庶民想要出人头地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写的隶书更好看,识的字更多。
所以里吏、田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