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良家子
三月中旬,天气日暖,西峡燧修筑完成,金城马苑也逐渐规模,修筑了卫君孺居住的里墙、日字宅院、廪仓、马厩、牛牢等等屋舍。
赵过再次给了郭解一个惊喜,简直是一本百科全书,耕种了粟、禾、大豆等农作物,也懂苎麻的栽种,随着苎麻压完草粪,又带着里民酿造饴(麦芽)。
隔行如隔山,农作物、经济作物、大酢、染等等作物的耕种,赵过的脑子似乎是个取不尽的积库,耕作栽培、蚕桑、制、养蜂等全都擅长。
郭解说出一个提议,希望赵过把耕作的经验写成一本农书,又是引来赵过的激动,未曾想一个小小的平帻庶民,也有撰书的一天。
就在赵过准备撰写农书的时候,江都相董仲舒撰写了《春秋繁露》,以《春秋》大义为名,杂糅儒家及阴阳家学说,加以引伸改造,建立了一个宗教唯心主义体系。
进一步发挥天人感应的说法,以论证君权神授。
阐述了三纲、五常说,体现忠君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引起天子刘彻的赞许。
“董仲舒进宫了?”
郭解回到长安官寺,在客室见到桑弘羊,得知董仲舒被天子刘彻招入宫中的消息,一脸的复杂。
先是张骞通西域。
如今董仲舒也被招入宫中,献上《春秋繁露》以后。
完善了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
距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又一次大变局不远了。
“你认识董仲舒?”
桑弘羊皱了皱眉头说道:“往后少与儒生来往,不是良善之辈,儒生这些年来频繁出入公卿列侯的第室,所图不小。”
郭解瞧见桑弘羊对于儒生一脸的反感,听见董仲舒的名字,也是没有多少好感。
他心中了然。
相比后世被尊为董圣的董仲舒。
如今的董仲舒,在桑弘羊眼中不过是个国相,秩两千石,与郡太守相同。
郭解随便找了个借口,朝着长安城城南拱了拱手:“小吏不认识董仲舒,只是惊讶于一个儒生竟然能够进入司马门,觐见今上。”
桑弘羊拿起一卷木牍,扔给跪坐在案几后面的郭解,一脸笑意:“前些日子,去了一趟大第室拜访修成君,请她促成你和卫君孺的婚事,修成君答应要走卫君孺的隶妾券书,只是需要一份足够厚重的聘金。”
修成君?
郭解接过来木牍,瞧见盖着修成君的印绶,难怪桑弘羊一脸的笑意,认为办成了做媒的为介。
西汉的列侯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