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刚刚抵达左散骑常侍张议潭府中,准备请表河西节度使旌节,以及为归义军几名将领请表官职。”
“军中都虞侯高骈得知消息,急告臣下,臣这才匆忙来禀……”
王宗实将三州收复的消息告知李忱,李忱闻言瞳孔一缩,心里先是惊讶,随后是惊喜,可平静下来后却是担忧。
他养气功夫极好,面上不显山露水,只是淡然道:“嗯,凭此功绩,请表河西节度使旌节倒也不出奇。”
见他这般,王宗实连忙道:“陛下,张议潮虽有功绩,可其祖上也曾降番。”
“臣听闻他如今年纪五十有三,而河西自会昌年间便已动乱,他若有心东归,为何等到四年前才起兵?”
“更何况,臣更是听闻他早年曾与番人相交密切,甚至差点前往逻些拜见吐蕃赞普。”
“在臣看来,此人善于审时度势,眼见吐蕃虚弱不可救,这才东投我大唐。”
“若是赐予此人河西节度使旌节,那朝廷西北便会出现一强藩,于京畿不利……”
王宗实几乎把张议潮的想想往最坏去想,而这也是朝野上下许多人眼里的张议潮。
有人认为他心念故国,起义东征,重回故土。
也有人认为他善于审时度势,只为权势才刻意东归。
李忱不会把张议潮往最坏去想,也不会真的把他当成什么大忠臣。
在他看来,藩镇于朝廷不利,西北出现强藩更是对朝廷不利,不过这种话他不可能说出来,所以就需要王宗实这样的人把话说绝。
眼见王宗实这么描述张议潮,李忱脸上浮现愠怒:“好了!张议潮乃义士,卿怎可如此非议他?!”
“陛下,非臣要这么想,只是河西势大,若是不加以节制,恐怕日后又是个吴元济、刘稹之流。”
王宗实把昔年作乱的吴元济、刘稹给搬了出来。
吴元济太远,可刘稹率领昭义军作乱的事情,距离如今不过八年,事情历历在目。
昭义军距离长安遥远,可河西一旦势大进入陇西,那几乎就是堵在京城门口了,李忱如何能够安心入睡?
想到这里,李忱也感觉戏演的差不多了,当即对王宗实道:
“此事需要慎重,不可让有功将士遭受委屈,理应传三省等卿入朝商议。”
“臣这就派人去传召他们!”王宗实见状连忙派人去传召三省六部的官员入朝议事。
眼见他转身离去,李忱又眯着眼睛琢磨了一番河西的事情。
他不想授予张议潮河西节度使旌节,不过归义军此次功劳太大,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