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同类挤压机缺点的总结,以及改进方向的建议而已。”
他留下这份作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吸引王正安这个人过来。
而想要让其主动上门,不拿出一定的干货绝对不可能。
在保证不暴露的前提下,稿纸上的问题,算是比较合适的。
“同类挤压机的问题吗,可我们现在连造都还没有造出来啊!”一位教授好奇地看了看纸上的内容,然后有些疑惑不解道。
虽说这些问题也十分重要。
但也有着一个前提,那便是他们有老大哥那种挤压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的优化和提升。
可现在他们什么都没有,去优化什么?
李暮解释道:
“其实从问题可以看出许多东西,而且我要做的也不是解决它。”
“而是由果推因,去倒推老大哥万吨挤压机的研制思路。”
“比如核心的穿孔问题,在设备制造的过程中,会因为温度、压力、材料等等方面的问题,出现穿孔……”
他简单地分析了一下,并找了个问题举例。
穿孔问题的出现,往往和加工过程息息相关,而从此完全可以倒推老大哥加工所使用的材料质量、挤压机状态和磨具状况。
徐顺寿和吴达观等教授听完之后,都不由浑身一震,再次刷新了对李暮天赋的认知。
由果推因,说的简单。
可只有真正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难度。
假如是他们,恐怕需要组建一个专家组,不停地开会讨论,上半年多的功夫,才能勉强有个结果。
这份强大的天赋,不得不让人佩服。
只有王石存,一脸“果然如此”“我就知道”“不出所料”的表情。
毕竟在航空院那边,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说呢,怪不得李顾问今天一早顶着黑眼圈出现。”徐顺寿忽然道。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纷纷回过味来,连连的赞不绝口。
一旁的李树和周兰两人听到李暮为了他们的事情,熬了一整夜,心中感动的同时,又有些愧疚。
两人连忙道:
“李顾问,您千万要注重身体啊,我们的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着急解决。”
“和您的身体比起来,什么研究都不重要。”
“对,即便做出了万吨挤压机,万一您,您的身体出了问题,也得不偿失!”
他们的这番话让周围的教授不由得点了点头。
作为夏国国宝级的科学家,李暮的价值确实太过宝贵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